美联储今年首次降息,影响几何
转自: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美国当地时间9月17日(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之间。这是美联储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
美国近几个月新增就业远低于预期,让美联储终于采取降息措施。此前市场预计,此次下调之后,今年10月底和12月初的最后两次美联储政策会议,可能还会进行类似幅度的降息。
为何选择25个基点
此前芝商所CMEGroup数据预测,本次会议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96.1%,降息50个基点的可能性为3.9%。市场为何普遍押注25个基点?
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2.9%,持平预期,较前值2.7%小幅回升。美国8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1%,环比上涨0.3%,均持平预期和前值。
这份数据给美联储9月重启降息吃下一颗“定心丸”。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表示,从通胀看,今年4月,美国通胀率已下降至较为理想的水平,存在降息的可能。目前来看,尽管通胀较4月略有上升,但上升趋势总体放缓,并未出现大幅上升。从就业数据看,美国8月失业率较此前略有上升,非农数据大幅下跌,经济增速的放缓也导致其对就业的支撑逐步降低。因此,综合来看,9月美联储大概率将按照常规思路降息25个基点。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表示,市场押注美联储将更侧重就业数据,近期就业数据远未形成明确的经济衰退信号,并不足以支撑降息50个基点。降息25个基点,这既能释放宽松信号,又为后续政策预留调整空间。若本次直接降息50基点,可能被市场解读为对经济衰退的恐慌性反应,反而加剧不确定性。
白雪分析,尽管8月CPI同比反弹至2.9%,但主要是受能源价格和关税传导推动,关税对通胀的传导压力依然较为温和,在就业市场加速降温的背景下,薪资增速下行带来的需求降温将导致美国内生通胀下行,一定程度上抵销关税价格上涨的冲击。同时,近期非农就业人口大幅下修,或意味着劳动力市场可能早已出现疲软迹象,当前企业招聘意愿下降、工时缩短等滞后指标已显现。
现阶段,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加剧了不确定性。民生证券在研报中称,不排除美联储意外降息50个基点和后续持续降息的可能性。当前,影响降息的因素也在从经济数据逐步转向非经济因素:美国总统提名的美联储理事候选人斯蒂芬·米兰距离出任仅“一步之遥”,美国财长贝森特也开始面试下一任美联储主席等,这意味着今后的议息会议暗流涌动。
“从经济逻辑层面,我们认为9月降息25个基点是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不错的开始,但如果考虑到政治因素,50个基点可能都不够,所以政治博弈带来的波动也在积压。”民生证券在研报中说。
此轮为预防式降息整体利好全球大类资产
从历史数据分析,美联储降息可分为预防式降息和纾困式降息两类。降息类型不同,对市场影响也不同。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联储经历了6轮比较明显的降息周期,包括两轮预防式降息和三轮纾困式降息,以及一轮由预防式降息和纾困式降息叠加的混合式降息。
预防式降息是指在经济出现局部放缓迹象时,央行为预防潜在的经济金融风险爆发而前瞻实施的相对温和的降息举措,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当前环境下,美国并未处于非常明确的经济衰退或面临严重的外部冲击,本轮降息应属于预防式降息。但与1995-1996年、1998年两次典型的预防式降息相比,此轮降息面临“类滞胀”的特殊背景——经济放缓的同时通胀仍处于相对高位,这将导致政策效果表现出较大差异。
纾困式降息是指在经济已处于严重的衰退状态,或遭遇到突如其来的重大冲击时,央行采取连续、大幅的降息动作,以缓解经济困境。比如,2020年为应对疫情采取的大幅降息的“量化宽松”政策。
这场货币政策转向,对全球大类资产整体来看是利好。在预防式降息环境中,美股通常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在“美联储看跌期权”托底下难有明显向下调整;二是对利率敏感的指数或板块表现突出;三是历史经验显示,美股降息交易大约在首次降息后持续三个月左右。
瑞银认为,美联储放松政策有利于股票、优质债券和黄金,“黄金仍是有效的投资组合对冲工具。由于黄金不生息,降息一直对金价有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子荣表示,美联储降息后,短期内股市将受益于货币宽松政策的提振,在汇率层面,美元指数具备下行动能。不过,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相对充分,关键在于降息幅度、政策表态及市场对其独立性预期是否会出现新的变化。
在胡捷看来,如果是25个基点的常规性降息行动,市场可能会较为有序地接纳这个事实;如果是50个基点的降息幅度,理论上会释放更多流动性,但这也可能会释放混乱的信号,市场会经历一波震荡期。
对中国市场有何影响
对A股来说,随着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全球流动性预期宽松,有利于外资回流A股。9月17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小幅低开,创指一度涨超2%,两市及北交所共2504只股票上涨。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预计,美联储降息可能引发全球央行降息潮。虽然中国基准利率已处于较低水平,央行降息空间不大但仍有一定宽松空间,如下调LPR和MLF利率,或通过降准释放流动性。如果继续采取货币宽松、保持极低利率,则可能对A股市场形成提振,并推动市场出现第二波上攻行情。在杨德龙看来,美联储降息可能成为市场转折点,助力A股“金九银十”行情到来。
复盘2000年来5轮美联储降息后A股、港股整体市场和各板块表现,东方财富证券陈果团队在研报中称,预防式降息期间,A股、港股总量维度受自身基本面影响表现不一,但结构上共同指向受益于低利率估值扩张的成长板块和其他利率敏感型行业,且港股弹性更大。
汇率方面,白雪预计,人民币汇率仍将以稳为主,快速升值或大幅贬值的风险都不大。
9月17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升破7.1,为2024年11月7日以来首次。数据显示,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盘中最高升至7.0999,也创下去年11月7日以来新高;9月份以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涨幅达0.26%。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高,主要是美联储9月份降息“板上钉钉”,且市场对年底前美联储可能有进一步较大幅度降息的预期升温,美元显著下行。
伴随美联储降息,以及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冲击逐步显现,美元指数还将承受一定下行压力,将为人民币带来升值动能。结合四季度外部波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会逐步显现,而逆周期调节政策适时加力将确保经济运行基本稳定,为人民币汇率提供重要的内在支撑。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