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计划剥离消费品业务,谁有实力接盘?

2024-05-16 20:48:20 - 新京报

5月16日,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之一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宣布,正在探索剥离其全部或部分消费品业务,深化乳品原料业务,整个剥离过程预计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时间。

恒天然集团目前拥有三大业务:原料业务、餐饮服务业务、消费品业务。在中国,恒天然消费品业务主要品牌有安佳、安满、安怡等,涉及家庭奶酪、成人奶粉等产品。

分析认为,中国作为恒天然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近10年乳制品消费结构发生很大转变,基础乳品需求逐年减少,而奶酪、黄油、优质乳清粉进口量持续增加,这将促使恒天然业务调整。恒天然消费品业务具有一定体量,在全球乳业调整的当下,想找到合适的买家并不容易。截至目前,恒天然中国方面尚未就此次战略调整进行回复。

寻求业务出售

针对剥离消费品业务,恒天然董事会主席PeterMcBride(彼得·麦克布莱德)表示,集团进行了一次战略评估,加强了核心业务作用。恒天然首席执行官MilesHurrell(郝万里)补充道,这项战略评估让恒天然对其在乳制品营养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充满信心。“我们认为,成为专注B2B(企业到企业)业务的乳制品供应商后,通过高效的原料业务和餐饮服务,可以进一步增加合作社价值。”

在上述情况下,恒天然也在探讨其大洋洲公司和斯里兰卡公司综合业务的剥离方案。资料显示,恒天然集团目前拥有原料业务、餐饮服务业务、消费品业务,约占恒天然2024上半财年营业收入的19%。

2023财年,恒天然收入为260.46亿新西兰元。其中,原料业务、餐饮服务业务、消费品业务分别约占恒天然奶农合作社新西兰乳固体销售额的80%、13%、7%,分别收入约174亿新西兰元、39亿新西兰元、33亿新西兰元。

恒天然在此次公告中特别强调,其餐饮服务业务在大中华区拥有强大地位,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也有增长潜力。2023财年,恒天然大中华区的原料业务营收为44.6亿新西兰元,同比下降4%;餐饮服务业务营收为22.36亿新西兰元,同比增加20.54%;消费品业务营收为3.76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2.17%。在中国,恒天然消费品业务主要品牌有安佳、安满、安怡等,涉及家庭奶酪、成人奶粉等产品。

郝万里称,虽然拟剥离的消费品业务最近业绩和潜力都有所增强,但恒天然不需要通过它们来实现收购和销售原料奶的核心职能。优先考虑原料业务和餐饮服务业务,释放消费品以及相关业务中的资本,将产生更多价值。从长远来看,剥离可能会让新的接盘者发挥该业务潜力。

实施战略转变

恒天然此次计划剥离消费品业务,与其战略方向转变有关。

早在2018年9月,恒天然就制定了包括业务评估在内的三项计划。作为业务评估的一部分,恒天然评估了旗下资产组合,对认定不再是战略核心的三项资产作出出售决定,包括冰淇淋品牌TipTop、药品供应商DFEPharma的50%股权,以及中国婴幼儿奶粉企业贝因美相应股权。2021年,恒天然又向优然牧业出售在中国的两座牧场。同年,恒天然又向澳亚集团出售在中国与雅培合资建立的醇源牧场。

恒天然称,公司致力于通过牛奶价格和股息实现回报最大化,奶农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相关投资计划保持不变,并致力于提高合作社的成本效率。

2024上半财年,恒天然收入下降约15%,至112.57亿新西兰元,税后净利润增长23%,至6.774亿新西兰元,盈利受到餐饮服务业和消费品业务利润率及销量提高推动。报告期内,恒天然将与雀巢合资的巴西乳品制造商DPA出售给法国兰特黎斯集团,并称该举动符合集团专注奶源的战略。

下一步,恒天然将聘请顾问协助评估剥离方案,整个剥离过程预计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时间。截至目前,恒天然中国方面尚未就此次战略调整进行回复。

乳业专家宋亮认为,恒天然是全球主要乳制品原料供应商,随着全球健康化消费趋势变化,恒天然企业战略也随之变化,逐渐从提供基础乳原料转向高附加值原料产品,因此出售下游消费品业务在意料之中。目前恒天然并未公布出售价格,但其消费品业务规模不算小,整体售价预计不低。目前全球乳业处于调整期,有实力的接盘者有限。对于中国潜在买家来说,恒天然消费品品牌在国内市场知名度并不高,所以并购价值不大。

“近10年,随着国内乳制品消费结构变化,乳制品进口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奶酪、黄油、优质乳清粉进口量持续增加。从大的趋势来看,大部分基础产品进口量会逐渐减少,出口国会根据这个结构变化进行调整。在这个背景下,恒天然会把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的优势品类放大,不具备优势或者不赚钱的品类将逐步缩减或剥离。恒天然的战略调整是较为精准和务实的。”宋亮说。

新京报首席记者郭铁

编辑李严

校对翟永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