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环资委李高:推动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建设发展

2024-05-15 14:22: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实习生雷椰、记者李德尚玉北京报道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绿色低碳发展是必然选择。

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制定国家发展规划,实施国家战略,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全国人大环资委李高:推动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建设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高在2024第三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有力的金融支持,离不开充足有效的资金,发展气候投融资就是要通过引导性、支持性、激励性的政策工具,有效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来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气候投融资试点取得成效

2022年,在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在23个地方开展了气候投融资试点。

李高介绍,一年多来,试点地区在探索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和创新性的投融资模式等方面开展了颇有成效的工作。例如广州南沙新区出台了《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的十条措施》,上海浦东新区积极探索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的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四川与重庆签署合作备忘录,依托气候投融资试点,深化成渝双重经济圈生态环境合作。

同时,李高指出,气候投融资工作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他进一步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紧紧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要锚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地方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特点和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探索气候投融资实践路径,促进气候投融资与相关领域工作的有机衔接,加大对高质量气候友好型项目和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着力提升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要以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建设为抓手,构建高效的政、企、银合作机制,大力挖掘和培育气候友好型项目,不断地提高项目碳排放数据质量和信息披露水平,为项目融资提供征信和担保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入库项目提供高质量服务,推动气候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尽快落地。

三是努力形成各方积极主动参与气候投融资的整体氛围和工作机制。要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强化各部门协同,推动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市场主体逐步通过碳定价优化经营决策,通过碳足迹管理有效降低项目和企业的气候相关风险,激发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技术创新的动力。

四是大力加强气候投融资人才知识储备培养和持续创新能力。要持续开展气候投融资能力建设,推动建立气候投融资的专业智库和研究机构,鼓励高校建立气候投融资教学科研体系,完善气候投融资相关标准,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衔接,进一步开展好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引进国际资金。

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作为气候投融资领域的权威专业机构,开展了广泛的气候投融资研究及工作。

李高介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在过去一年里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政策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2023年专委会与成员单位发布了《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评价导则》《气候投融资项目分类指导(国际版)》等七项研究成果,受到相关部委、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委托完成了多个专项政策研究。

二是参与由政府推动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支撑。积极为试点地方提供技术支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在试点地方启动低碳城市加速器,碳中和下金融机构气候友好转型等项目落地。

三是推动气候投融资的能力建设。专委会支持生态环境部、相关生态环境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开展气候投融资相关能力建设和专题培训,建立了气候投融资的专家数据库,编撰完成了《气候投融资理论与实务》《气候投融资发展报告》等教材和专著。

四是发挥专委会的宣传引导作用。自成立以来,专委会会员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底,专委会有超过50家机构会员和战略合作伙伴,2023年专委会主办了“第二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角、气候投融资论坛”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活动,专委会的微信公众号和学术刊物、综合通讯提升了各方对气候投融资的认识和理解。

五是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23年专委会继续深化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多边、双边和非营利组织开展合作,引入和借鉴气候投融资国际经验和实践。

李高表示,下一步,专委会还将为推进气候投融资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夯实研究基础,提升专业水平,积极发挥专委会高端智库作用,为相关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汇聚各方力量,促进多方合作,积极发挥专委会平台网络作用,助力构建气候投融资的生态圈。三是完善标准体系,强化能力建设,积极发挥专委会专业社团作用,推动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建设发展。四是加强宣传推广,推动国际合作,积极发挥专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讲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故事。

(编辑:朱益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