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海边山 相约防城港——文学名家走进防城港市专访

2024-05-19 17:58:09 - 政府网站

转自:防城港发布

共赴海边山 相约防城港——文学名家走进防城港市专访

东西:

 防城港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昭昭

共赴海边山 相约防城港——文学名家走进防城港市专访

“我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来防城港市了,最早的时候我记得是1992年,那时候中越边境还没有通关。防城港市作为一个边境城市,它充满了神秘感,不仅沿海沿边,还盘桓着十万大山,有符合悬疑推理的氛围。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我愿意经常来。”作家东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从一个西部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边海国际门户城市。“防城港市的变化太大了!我在这里看到边民贸易往来非常频繁,出入境人员络绎不绝,北仑河上货船来来往往,十分繁华。防城港市与东盟国家的往来越来越紧密,经济社会发展也越来越好了。”作家东西不由感慨。

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让东西印象十分深刻。东西说,防城港市不仅生态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海边山文化也十分吸引人。他和家人几乎每年都会找时间到我市旅行,到海滩走走,顺便品尝海鲜。他说:“防城港市的海岸线特别漂亮,它水里头有山山里头有水,山水相拥,感觉就是一个海上桂林。这个地方是我放心呼吸的地方,是让我心态特别放松的地方。”

东西说,防城港市虽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是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海边山文化,利于文学文艺家来寻找灵感进行创作。“我觉得山好水好,一定能激发作家诗人的创作灵感。凡是写作的人都热爱大自然,尤其热爱美丽的、优质的大自然,那么防城港市恰好是这样一个地方。我相信这次采风活动会收获很多美好的文章,也希望关于防城港市的好作品越来越多,进一步扩大防城港市的影响力。”

(东西: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乔叶: 

这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幸福城市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昭昭

共赴海边山 相约防城港——文学名家走进防城港市专访

作家乔叶是第一次到防城港市,她说:“有水的城市是幸福的,有山的城市也是幸福的,有山有水的城市更是幸福的。防城港市就是这样一个有山有水的幸福城市,我很喜欢这种山水搭配的城市。”

5月9日傍晚,海风拂面。乔叶漫步在簕山古渔村长长的海堤上,欣赏着夕阳下的古渔村。她说,防城港市是特别新、特别美的城市,充满了生机活力。在簕山古渔村,我看到矮墙上有宋朝的人写的古诗,这些诗词上墙就有了一种文化的延伸、扩散,我很喜欢这样的文化氛围。

防城港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沿边沿海靠山,壮、瑶等多个少数民族集聚于此,同时也是我国海洋民族京族的聚居地。乔叶说,海洋文明是非常开阔和包容的,有丰富性和敞开性。可能是少数民族人民的身上,有他的历史感和文化感,还有看到他们留下的歌曲、服饰、各种仪式等都是有文化元素的。民间文化植根于民间,生生不息,具有很绵长的活力和生命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乔叶认为,防城港市拥有丰富的海边山资源,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可以发挥其独特优势。“防城港的美食很有吸引力。看到这里的渔船,各种颜色,太美了。我听说高高围栏的渔船,会在夜晚利用灯光吸引鱼群,很想看看。疍家人的生活方式,这在当地人看来是平常的事,但在我们看来是很特别的、美好的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这些陌生的元素可以转化成美学,变成我们的创作灵感。我觉得防城港市也可以将疍家文化转化为文旅资源,提高文旅产业的吸引力。”

(乔叶: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王十月:

 海边山给人丰富多彩的感受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昭昭

共赴海边山 相约防城港——文学名家走进防城港市专访

“防城港市和我去过的其他海边城市不大一样。它的城市规模不大,但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这座城市年轻有活力,但又保留了不少传统民俗文化。它不仅有海,还有边和山。前一天我还在海岸线,第二天就到了边境线,给人一种丰富多彩的感受。”作家王十月到过很多个海边城市,但这是他第一次来防城港市。

5月9日傍晚,在簕山古渔村作家王十月和记者聊道:“没来之前,我对防城港市的初印象就是一个与越南相邻的海湾城市。来了之后,觉得这个城市整体很舒适,空气很好。此次采风,我直观地了解到当地人是怎么生活的,对这个海湾城市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在这里,我看到很多渔船停泊在海面上,这些当地渔民的渔船,很有生活化的气息。这里的疍家文化和广东沿海的有区别,疍家咸水歌唱得也不一样,挺吸引我的。”

5月10日,在位于东兴市竹山村的大清国一号界碑前,作家王十月端详着界碑上刻着的字。“看这字雕刻得完全就是毛笔字的模样,遒劲有韵味。”他对大清国一号界碑饶有兴趣,“看到这块界碑,我会想去探究当时是什么人立的这块界碑?立界碑的那一年发生了什么事?当时边境地区的老百姓生活是什么样的?如果从界碑这个角度去看,会发现历史与人之间有一个明确的切合点。我们能够顺着这个切点,触摸一个已经过去了很久的时代。如果有机会,我还想来防城港市,沿着边境线把一块块界碑看一遍,了解每块界碑的故事,深入挖掘界碑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进行文学创作。”

(王十月: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杂志主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田耳:

这片海给我创作灵感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曾悦

共赴海边山 相约防城港——文学名家走进防城港市专访

在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田耳眼里,防城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市,古典与现代交融,是文学创作的沃土。

“我已经来到防城港不下20次了,每次来这里都有新鲜感,有收获,还激发出了全新的创作灵感。”田耳说。5月9日,雨后初晴,云雾散去。作家田耳随文学名家采风团来到上思县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漫步山间,鸟语花香,一路惬意一路诗意。他感叹,能看到这般景致,呼吸到森林中新鲜的空气,不虚此行。

“我最喜欢在海边写作,当我写作累的时候,就喜欢来到防城港的海边民宿住几天,站在海边,放眼广阔无垠的大海,豁然开朗,心情慢慢放松,这对我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听着海浪的声音,睡觉质量也特别好。”田耳说,防城港市既沿海又沿边,是一座“城在海中、海在城中、人在景中”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其他的临海城市不一样。所以一提到海他就会想到防城港,这也有效地体现在田耳的作品里,在他的小说里关于海的描述大多都是来自防城港的海。

田耳表示,防城港市还是他招待亲戚朋友必打卡的旅游线路,每次亲戚朋友来广西旅游,都要推荐来防城港待两天。“我们会去东兴市国门口岸体验边关风情、去金滩看海吃海鲜,这条线路得到亲戚朋友的赞许。通过此次采风活动,作家们创作出更多的作品,展示海边山的魅力,为防城港市文化和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田耳说。

(田耳: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大学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李约热: 

“防城港市是我写作的福地”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幼婷

共赴海边山 相约防城港——文学名家走进防城港市专访

“防城港市是我写作的福地,我几乎每年都会来防城港写作,最近一次是今年元旦过后来的,住了十几天,我喜欢每天早起沿着北部湾大道、跨海大桥、国门大道跑步,这边空气质量好,是一座生态宜居之城。”《广西文学》杂志主编、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李约热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防城港这座城市。

“在深入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广西3·22工程’纪念区、东兴口岸等地走访调研后,我觉得防城港市是一座希望之城、魅力之城、活力之城,发展潜力巨大。”李约热说,参加采风活动,他对防城港市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未来规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李约热是近年来广西文坛颇受关注的少数民族作家,是继“广西三剑客”东西、鬼子、李冯之后,创作势头强劲的广西文学“新桂军”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曾到广西文联的扶贫点崇左市大新县五山乡三合村担任了两年第一书记,在繁琐工作的间隙洞察农村基层百态,将现实中的人物投射在作品中,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采访中,得知作家李约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到防城港潜心写作,将防城港变化以及风土人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萌生了创作相关作品的想法。他说:“这次采风活动又是一个开端、一个契机。在未来,防城港这一方水土、防城港故事将会在我的作品中呈现。”

(李约热:《广西文学》杂志主编、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

黄佩华: 

忠诚的戍边人值得书写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幼婷

共赴海边山 相约防城港——文学名家走进防城港市专访

“来到尖峰岭哨所,我了解到哨所的英雄、民兵数十年如一日地为祖国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敬佩。”广西民族大学驻校作家、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黄佩华在实地参观尖峰岭国防民兵哨所(以下简称尖峰岭哨所),听完尖峰岭民兵哨所的党支部书记陆兰军和现任哨长闭正法讲述一代代“守边人”的故事后发出由衷的感慨。

边境线是强边固防的第一线,防城港市有着101公里陆地边境线。尖峰岭哨所的民兵巡护着边境线,每次往返近50公里,但这是直线距离,他们翻山越岭、爬坡越坎的实际行程远远不止这个数。他们在边境线上无悔戍边,守护住了这里的每一块界碑、每一座山峰、每一寸国土。

文学名家们还前往防城区滩散小学,了解该校开展护界碑及爱国主义教育情况,并在1346界碑现场观摩滩散小学护界碑活动。通过深入了解滩散小学的师生们守护界碑、热爱边疆、持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的经验做法,滩散小学同样给黄佩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以一个作家的身份来走边关,守边民兵和滩散小学师生守护界碑、戍守边疆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也需要我们用笔、用文章去表达,让他们的事迹以及爱国精神被更多的读者所知悉,从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形成正面积极向上的引导力。让大家在享受经济发展、祖国安宁、边防稳定以及中越两国的友谊越来越好的时代大背景下,担起自己的使命,做好自己的事情。”

(黄佩华:广西民族大学驻校作家,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得者。)

冯艳冰: 

界河故事值得去挖掘描写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幼婷

共赴海边山 相约防城港——文学名家走进防城港市专访

“防城港市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北仑河是中国和越南边境的一条界河,我相信它会有很多人文、自然的景观值得我去描写、去呈现。”《广西文学》杂志副主编、作家冯艳冰说。

作家冯艳冰在此次采风活动后,对防城港的山水人文和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透露,当前正在筹划一部关于广西水资源文化的长卷散文,暂命名为《绿水长河》。她说:“广西河流众多,江河纵横,水资源极为丰富,可以说是上天的恩赐。且广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当时我觉得很有意思、很有意义。但是目前好像还未有以散文长卷的方式来挖掘和展示我们广西的水资源文化。尤其是我今天来到东兴看到了中越界河北仑河,在防城港市这个沿边沿海的特殊地域,这条河会有很多故事值得去挖掘。”

防城港市主要河流有防城河、茅岭江、北仑河、江平江以及上思县的明江。北仑河孕育于十万大山的雨林中,全长109公里,其中下游数十公里为中越界河,最终经竹山村融入大海,流淌着许多好故事,静待作家们细细挖掘。

(冯艳冰:《广西文学》杂志副主编、作家。)

刘春: 

用文学作品助力讲好防城港故事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曾悦

共赴海边山 相约防城港——文学名家走进防城港市专访

“2007年一次采风活动中,我第一次来到了防城港市。17年后,我再次踏上防城港市这片土地,深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5月9日,参加“共赴海边山·相约防城港”文学名家走进防城港市采风活动的作家刘春说,乘坐观光游轮参观防城港码头,在朦胧海雾中,万吨巨轮、亿吨大港、蓬勃发展的临港工业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以前我以为防城港市只有海。这次来采风,刷新了我的认识,没想到防城港除了海,还有大山,还有边关。看到临港工业发展的步伐铿锵,感觉这个地方发展大有潜力。”刘春说,17年前,他来到防城港只去了东兴金滩,当时写了一些关于金滩的诗歌。这次又来到防城港市,看到这里高楼林立、道路宽阔、人气旺盛,回去他会用文学作品将防城港城市变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记录下来。

刘春认为,采风可以帮助作家开拓写作素材。作家要深入生活实地,才能写出有体温的作品。防城港独特的海边山区位优势以及人文精神,让刘春觉得这里非常适合文学创作。在他看来,这次采风活动有利于作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防城港市的历史文化,不管是防城港市的生态资源、民俗文化、红色文化都有可供作家挖掘的素材,将融入他们未来的创作之中。

“这次采风分为海洋组、边关组、山海组,下次我再来防城港希望把其他两组的路线也能走一遍,全方位感受防城港的魅力。”刘春表示,作为一个作家,他回去后有责任有义务把在防城港看到的和思考的写出来,用作品讲好防城港故事,让更多的读者了解防城港、爱上防城港。

(刘春: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主任、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

共赴海边山 相约防城港——文学名家走进防城港市专访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