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兵内部细节!一张无法翻身的“床”,他睡了8年多

2024-05-19 15:51:03 - 上观新闻

潜艇兵是海军里最神秘的队伍之一

他们平均每年

要在潜艇上待200多天

潜艇上每立方米都要精打细算

两把椅子一拼就是一张床

一块木板也是一张床

……

他们在海底钻研深耕

他们所有的准备

都是为了那一刻!

潜艇兵内部细节!一张无法翻身的“床”,他睡了8年多

双脚悬空、不能翻身

这张“椅子床”他睡了8年多……

潜艇兵内部细节!一张无法翻身的“床”,他睡了8年多

海军某潜艇部队王有铭

入伍22年

负责潜艇武器装备

是潜艇攻击的最后一道战位

当潜艇的命令

到达他们这里时

意味着目标已经被锁定

潜艇兵内部细节!一张无法翻身的“床”,他睡了8年多

他的床铺紧挨着战位

是由两个椅子拼接而成

铺位又窄又短

躺下双脚悬空还不能翻身

甚至还需要

时刻用手扣住旁边的固定物

如果遇到海况不好

连躺平都是件难事

“睡在这个地方

如果有一些突发

或者战友们发现处理不了的问题

我会第一时间站起来”

潜艇兵内部细节!一张无法翻身的“床”,他睡了8年多

为了更好利用空间

艇员实行三人两铺

一人值班两人休息

最多的时候同时住着几十个人

甚至需要打地铺

哪儿有地哪里卧是这里的常态

这样的生活在很多人看来

是很难想象、很难承受的

但王有铭却说:

“我是解放军战士

当兵来就是来吃苦的

不是来享受的”

“‘三战三捷!’

一进入战斗状态就亢奋”

声呐兵是潜艇

在水下的“眼睛”和“耳朵”

他们担负着非常重要的

获取外部信息角色

水面所有目标

全靠声呐兵的听测一一甄别

他们不仅需要给指挥员

提供各个鱼雷工具的决策信息

还需要保障潜艇航行安全

潜艇兵内部细节!一张无法翻身的“床”,他睡了8年多

声呐技师袁伟

入伍12年

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

在一次与水面舰艇编队

“红蓝对抗”任务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潜艇兵内部细节!一张无法翻身的“床”,他睡了8年多

当时一艘情报之外的船经过

袁伟坚定自己的判断

预判其航线

最终潜艇采取隐蔽措施

进入伏地阵地

潜艇兵内部细节!一张无法翻身的“床”,他睡了8年多

随后

目标进入埋伏的阵地中

他们对编队里所有的目标

进行准确识别和判型

对能攻击的目标进行模拟攻击

所有要素跟实战一模一样

结束后进行复盘比对

所有数据跟实际位置点

航向、航速比对全部正确

攻防有效、“三战三捷”

潜艇兵内部细节!一张无法翻身的“床”,他睡了8年多

袁伟说:

“只要一进入战斗状态

我们就会比较亢奋

可能会连续一段时间都睡不着

……

遇到陌生的对手

我又可以掌握到它的识别特征

以后我遇到它时

就很有把握

能及时把它识别出来”

用一块木板当床铺

妻子看到后瞬间落泪

发挥潜艇作为“杀手锏”的威力

离不开每一名潜艇兵

背后的默默奉献与钻研

潜艇兵内部细节!一张无法翻身的“床”,他睡了8年多

刘晓光,入伍26年

一次他的妻子在军营开放日

来到潜艇上参观

潜艇兵内部细节!一张无法翻身的“床”,他睡了8年多

“当时嫂子看到光哥的床铺

其实所谓床铺就是一个木板

嫂子一下子就受不了了

当时眼泪就掉下来了

那个时候真正感受到

自己的工作还是很神圣的

起码还能感动家属

说实话

这种感动也是一种心酸”

入伍26年的杨眉

因为与家人聚少离多

也曾不被孩子理解

杨眉说:

“以前儿子基本不喊我、都不叫我

跟小孩见得少

现在好点了

他还跟我说想跟我一样

当潜艇兵呢”

潜艇兵内部细节!一张无法翻身的“床”,他睡了8年多

潜艇兵李庚寅说:

“很多人向往繁华都市

但总有人要到艰苦的地方去

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总有人要默默奉献

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既然选择了成为潜艇兵

我早就做好了准备

当战争真的来临

我会义无反顾,哪怕付出一切”

光荣在于平淡

艰巨在于漫长

他们早已与潜艇融为一体

在黑暗无声处

静静等待,利剑出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