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河湖海”生态环境保护又添标志性工程 精准治理,让江北运河更具生态竞争力

2024-05-19 15:05:27 - 江苏省政府网站

转自:微讯江苏

打开苏北地图,大运河犹如一条金丝带,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等湖泊就是镶嵌其上的明珠。如何让璀璨明珠更具生态高颜值,让运河更具生态竞争力?5月17日在徐州召开的江北运河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明确:在沿线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将其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又一重要内容。

在长江大保护和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沿海地区生态环境重点问题治理基础上,我省再启江北运河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进程,打造“江河湖海”生态环境保护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母亲河需要呵护

江北运河南起扬州邗江口、北至沛县大沙河口,纵贯江苏南北510公里,沟通长江、淮河、沂沭泗三大水系,覆盖徐州、宿迁、淮安、扬州4市全境,是沿线2300万人民的母亲河。

历史上,江北运河沿线依水而生、因水而兴,凭借丰沛的水源和便利的水运,造就了运河两岸的商业繁华,也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大运河文化。近年来,沿线省市有关部门围绕退圩还湖、退渔禁捕、污染治理、打击非法采砂做了大量工作,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从2021年的78.9%提升至2023年的89.5%。

“今年前4月,骆马湖湖体平均水质为Ⅲ类,入湖河流沂河、中运河水质为Ⅱ类。”徐州市副市长孙文华介绍,徐州以工程项目为抓手,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系统实施城镇、工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27项治理任务,排定51项年度重点工程。

淮安市副市长张笑介绍,淮安在全市重点湖泊中全面推行溯源整治“两单”制度,动态更新问题清单,逐一落实整改措施。

精准治理任重道远

江北运河沿线,一方面是淮河、沂沭泗水系的末端,缺少尾水通道,容易受到客水影响;另一方面又是南水北调东线的“上游”,对水质稳定性要求很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南水北调东线湖泊生态系统研究中心主任龚志军认为,江北运河沿线存在富营养化程度持续上升、水生植被快速衰退等问题,湖泊生态系统存在退化风险。“建议整合科研院所力量,建立观测站,对入湖污染源进行精准解析、针对性治理,建设智慧管理平台,促进水生植被恢复。”

针对湖区暴露出来的生态环境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会议提出,科学精准推动江北运河沿线系统治理,实现“三确保一提升”总目标,即确保一江清水北送、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蓝藻湖泛,提升江北运河沿线水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到2025年,南水北调东线15个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Ⅲ类,沿线五湖湖体总磷、总氮浓度持续下降,58条入湖河流水质优Ⅲ比例达100%。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省定下四大基本原则——

区域协同、共治共享。落实跨界水体共保联治要求,加强与山东、安徽和国家部委协调协作,推动实现信息共享和共管共治。问题导向、标本兼治。全面梳理区域水环境问题,科学研判污染源头,针对性开展治理,同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以沿线湖泊为重点,对水里和岸上、工业和农业、城镇和农村的污染开展溯源整治。尊重规律、添绿留白。实施柔性治理、恢复“毛细血管”,借助自然的力量涵养水源、恢复水面。

关键在于形成合力

流域综合治理涉及部门多、工作任务重、资金投入大,如何凝聚合力,推动江北运河沿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健康发展?

“我们将聚焦主要入湖河流和直排口,全面推进环湖涉磷企业排查、涉农面源污染管控等,推动入湖河流水质实现年度同比改善目标。”宿迁市副市长闫辉表示,将加快治理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和骆马湖生态系统修复规划编制,不断加强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持续推动跨界湖泊联保共治,高邮市、天长市、金湖县三地成立‘环高邮湖生态先锋’党建联盟,开展联合巡湖。”扬州市副市长汤卫华说,针对高邮湖蓝藻水华联合防控,扬州市联合淮安市、滁州市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建立三地政府层面跨界河湖联保共治格局。

4月1日起,徐州正式启动骆马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工作。孙文华说,徐州将加强与上游山东省相关地区对接,强化与流域执法机构联动,提升跨界河流治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与宿迁市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动骆马湖水环境持续改善。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曾雪琦

审核:高仁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