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感受这所“大学校”的力量——乌鲁木齐各大博物馆一线观察

2024-05-19 09:08:00 - 新疆网

转自:新疆网原创

核心提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如今,“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到博物馆去”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军鸽王畅彤江斌伟饶俊华)博物馆,承载历史,传承文明。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如今,“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到博物馆去”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一件件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一个个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一段段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是架起过去、连接当下、展望未来的文化桥梁。

连日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各大博物馆,探寻这所“大学校”是如何把历史智慧告诉大众,感受这所“大学校”的神奇力量。

“文博热”折射新风尚

“我定好闹钟准时抢票,顺利预约上今天上午时段。”5月18日上午,准备进入新疆博物馆的杭州游客余鹏说。

此时,新疆博物馆门前检票处,观众排起了长队,客流量比平日明显增多。

“博物馆是我们到新疆的第一站。”余鹏说,他们夫妻俩很喜欢旅游,到任何一座城市第一站都是当地博物馆。

在余鹏看来,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历史和文化的窗口,新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品种和数量非常丰富。他很喜欢元代各种瓷碗、唐代彩绘俑、宋元时期的木制工具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值得我们一品再品。”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拍照、打卡博物馆正在成为游客出行重要目的地。

“今天参观人数已经预约满了。”新疆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张蕾说,平时一天放10000张票,有时候假期参观游客太多,还要增加放票数量。

5月17日晚,作为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博物馆奇妙夜”品牌活动之一,一场传统服饰时尚大秀吸引了千余名观众,让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广场成为聚光灯的海洋。

“逛博物馆不仅有趣,还能学到知识。”市民杨迎春说,她每个月都会带着儿子参观文化场馆,其中乌鲁木齐市博物馆、新疆活体昆虫博物馆是儿子最喜欢的场馆。

市博物馆(市革命历史纪念地管理中心)管理部主任张辉说,自2021年以来,市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约145.5万人,接待团队10823批次,未成年人51.8万人次,其中2023年度全年参观接待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超过100万余人次,线上云游览观众500万人次。今年更是延续了去年的火热,不完全统计,参观人数已超去年同期。

博物馆热,与其说是一种文旅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新风尚。“到博物馆去”,已成为人们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自觉追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由衷认同。

“文博粉”正在年轻化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外景时尚前卫,内景古朴素雅,同时带来两种视觉体验,非常适合拍不同风格的写真照。”

5月18日,市博物馆举行“国际博物馆日”沉浸式体验活动,一处仿照清代建筑风格搭建的戏台旁,木射习礼、投壶雅射、棋局对弈等项目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特别是很多身穿传统服饰的年轻面孔成为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事实上,在博物馆观众队伍中,年轻人是最活跃和最具黏性的群体。线下打卡展览、线上云逛博物馆正成为年轻人的一种休闲、社交生活方式。

今年22岁的米拉古丽·艾迪力坦言,这里的环境和古装搭配拍照很出片。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不仅能够沉浸式参观,讲解员还会介绍有关古装的历史文化知识。

博物馆的环境有韵味,文化氛围浓郁;选择博物馆作为周末、假期的出行地,既能收获知识,又能和志同道合的好友讨论交流……种种“利好”使得许多年轻人爱上了逛博物馆的“看展式社交”。

“在博物馆里,时空就像被压缩了,花上一天时间就能走完上千年的历史,令人震撼。”21岁的云南姑娘熊琳琳说。

的确,不少年轻人在博物馆中被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所触动,获得了穿越时空的文化体验和情感共鸣。

“年轻人热衷于逛博物馆,折射出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他们对古人的生活方式、古时的生活图景、古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张辉说,这些都促使他们走进博物馆,去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底蕴。

播下文化的“种子”

“亲爱的小朋友,今天要带大家走进一场科技与历史的奇妙旅程,去认识一种特别的‘魔法矿物’——金属锑……”5月18日,在新疆地矿博物馆,20多名学生认真聆听讲解员张新蕾所说的关于金属锑与活字印刷的科普故事。

现场,8岁的果果对金属锑和活字印刷充满了好奇。在讲解员指导下,他“变身”古代印刷工人,用一个个小小的金属字符,拼凑出一段文字,体验了活字印刷的“魔法”。

实际上,《金属锑与活字印刷》只是该馆开展的系列科普活动之一。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科技发展部主任张平说,馆内还有《矿物72变之璀璨钻石》《吉金华彩——探秘青铜》《能写字的石头——石墨》《手机里的秘密》等多场科普讲座接连开讲,并设计有配套的科普小实验、互动活动等,通过多种方式向青少年宣传科普知识。

花样翻新的文物与博物馆叙事方式不断出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了,吸引大家走进博物馆,最终爱上博物馆。

穿着传统服饰的牛佳萱只有9岁,但已经是新疆博物馆的“熟客”了。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她来参加“金鳞开运绘龙少年”——绘画大赛颁奖活动。

牛佳萱妈妈王柳婷说,女儿很喜欢参加新疆博物馆的各种活动,也认识了不少文物。

新疆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说:“孩子们相约来到博物馆看展、参与各类活动,让博物馆成为没有围墙的课堂,也在他们心中播下‘爱上博物馆’的文化种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