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元基金:制造、建筑及政府就业推动3月非农数据超预期

2024-04-09 20:18:08 - 市场资讯

鑫元基金:制造、建筑及政府就业推动3月非农数据超预期

【数据与市场反应】3月美国非农就业远超预期,显示劳动力市场降温的道路仍有颠簸。美国劳工部周五(4月5日)发布数据显示,美国3月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30.3万人,预期增21.4万人。此外,1月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从22.9万人上修至25.6万人,2月份非农新增就业人数从27.5万人下修至27万人,1月和2月新增就业人数合计较修正前增加2.2万人。(见图1);3月失业率较前值下降0.1个百分点至3.8%,符合一致预期;3月劳动参与率62.7%高于预期(62.6%)和前值(62.5%)。薪资增速方面,美国2月非农时薪环比+0.3%,符合预期,但高于前值(+0.2%)。数据公布后,市场降息预期波动较大,截至北京时间23:50,期货市场隐含的6月降息预期下行至60%,全年预期的降息幅度在2.65次;两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6个基点至4.72%;十年期美债收益率震荡上行5个基点至4.37%;美元指数一度涨超0.44%至104.7,但此后回落至数据公布前的104.2。昨日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表态今年可能不降息,因此美股昨日已经提前调整,数据公布后三大股指高开。黄金价格则继续对宏观数据脱敏而继续上涨,伦敦黄金现货价格突破2300美元至2326美元/盎司。

【非农数据分项】从非农就业分项看,3月新增非农相对前值增加较多的行业集中在政府部门、制造业和建筑业;服务业新增非农持平于前值,教育和保健服务、休闲酒店新增非农处于高位。具体看,建筑业新增非农3.9万人,较前值多增1.3万人,或与近期美国房地产市场回暖有关;而制造业新增就业相较前值多增1万人,可能印证制造业补库、叠加耐用品消费回暖推动美国制造业进入上行周期。政府部门新增就业7.1万人,较前值多增0.8万人,主要缘于地方政府新增就业贡献,可能是由于此前《基建法案》有关项目落地。此外,3月服务业新增非农19万人,持平于前值,而教育和保健服务/休闲酒店新增非农8.8万人/4.9万人,对新增非农贡献较多。 

【劳动参与率、失业率与薪资】移民加速流入促进美国劳工供给端有所改善;此外,失业率小幅回落,符合预期。3月美国劳动参与率的改善主要来自波动较大的16-24岁年轻群体,55+劳动参与率维持低迷。新增移民大量流入是美国3月劳动供给改善的主要原因,非季调口径外国出生的劳动力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达19.2%,处于历史高位;此外根据CBO的测算,近期“走线”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的数量可能比BLS测算的更多。非农时薪环比0.3%,符合预期,同比4.1%较前值(4.3%)继续回落;分行业看,制造业和建筑业非农时薪环比增速较前值上升较多,分别上升0.4和0.5个百分点,与非农就业数据相互印证;服务业时薪环比较前值上行0.1个百分点,较为温和。失业率方面,自2023年8月以来,失业率一直处于3.7%至3.9%的窄幅区间,劳工需求降温带来的职位空缺率下降并未伴随失业率显著上升。 

【美国劳工情况展望与市场观点】3月非农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供需仍较为紧张,劳工市场降温道路曲折;但我们维持此前的观点,即劳动力市场温和降温。综合就业的各类数据,一季度就业市场供需平衡应较去年四季度边际改善,例如3月ISM服务业仍处于收缩区间,2月裁员率处于高位、离职率总体回落;初领失业金人数等前瞻数据也指向劳动力市场降温。此外就业市场结构有所恶化,兼职就业人数继续震荡上行,全职就业人数持续回落;私营部门非农就业人数结构性下降,政府部门就业占比上升。降息方面,3月非农数据超预期,使得联储在6月降息以及全年降息3次的必要性有所下降,3月CPI数据对联储的降息决策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将联储降息预期进行下调;目前看,联储仍可能于6-7月进行首次降息,全年降息的次数调降至两次。非农数据超预期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偏紧,经济增速较有韧性,因此预计美股在基本面支撑下震荡偏强,即使因估值过高、降息预期回调等因素出现阶段性调整,调整幅度可能也较有限;而劳动力市场仍然过热意味着薪资与通胀下行的道路存在颠簸,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通胀出现显著降温信号前可能不会低于4%,但若超过4.3%仍较有配置价值。中国方面,在联储释放明确的降息信号后,新一轮降息才可能落地,因此预计可能的政策利率调整时间在今年三季度,但不排除今年二季度率先调整国有银行存款利率的可能性。

表1:美国非农就业以及时薪分项数据

鑫元基金:制造、建筑及政府就业推动3月非农数据超预期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在任何情况下,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在任何情况下,我公司不就报告中的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本报告内容和意见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核实,风险自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