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报 | 如何理解股票型ETF的逆市吸金?

2023-11-28 19:30:46 - 市场资讯

读研报 | 如何理解股票型ETF的逆市吸金?

“越跌越买”、“份额逆市飙升”,这几年关于股票型ETF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字眼。

没错,这几年的股票型ETF的规模,爬坡很快。参考东北证券报告的数据,股票型ETF从2018年以来规模增长较为明显,从2018年初的756亿份快速增长到目前的12923亿份,年均增长76%。

很多人觉得费解,如果说2019年至2021年的新发基金规模大幅提升带来的溢出效应还能解释期间股票型ETF的高增,那么这两年的逆势吸金,又是怎么来的呢?

规模的增长,首先和客户群体的变大有关。

比如,愿意买ETF的机构客户变多了。西部证券的报告中做过统计,2021年-2022年,从持仓趋势来看,除基金资管和其他专业机构之外,其余机构投资者日均持仓市值都呈上升趋势。其中保险机构和企业年金的日均持仓同比增幅最高,分别达到43.33%和33.47%。

读研报 | 如何理解股票型ETF的逆市吸金?

除此之外,ETF在个人投资者中的渗透率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参考华宝证券《ETF投资者图鉴》中整理的数据,2017年至2022年,持有沪市ETF的账户数从47万户增至601万户。

但以上这些,尚不足以完全解释股票型ETF的逆势吸金的现象。事实上,东北证券的报告中发现,若将股票型ETF的流入采用移动合计,再对比万得全A,可以发现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两者呈负相关,即当市场大幅下行或处于底部时股票型ETF明显净流入,反之则反;而当市场明显上行时,股票型ETF的流入明显放缓。

读研报 | 如何理解股票型ETF的逆市吸金?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报告对股票型ETF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发现不仅宽基指数ETF的净流入与指数表现呈明显负相关(存续时间较久的宽基指数,包括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和科创50,都表现出了市场表现和对应ETF的净流入呈负相关的关系),行业ETF自2020年后亦表现出与市场表现负相关(如2020年后电子、食品饮料、国防军工等行业ETF出现阶梯式规模提升)。

西部证券报告中的这个结论,或许也能和“行业ETF自2020年后亦表现出与市场表现负相关”这一点相互印证。该报告提到,近年来ETF持仓结构与A股整体差距逐步扩大,截至2023年6月30日,基金ETF与A股风格类持仓差距达44.81%,较去年末大幅提升15.73个百分点,达2006年以来最高值,具体来看,当前ETF基金相对于整体市场继续超配消费和成长,低配了周期和稳定。

读研报 | 如何理解股票型ETF的逆市吸金?

除此之外,由东方财富联合9家基金公司共同推出的《大数据洞悉:2023ETF投资者行为趋势报告》也提到,大多数ETF投资者都具有较为理性的投资方式,非常注重“性价比”。比如,在受访者最青睐的买点中,近7成受访者会选择“ETF对应板块估值较低”时买入。同时越跌越买深入人心,33%的受访者会选择在“ETF对应指数/板块大跌”时买入。

除了越跌越买之外,华宝证券《ETF投资者图鉴》中提到的一点也值得关注,宽基指数中,个人投资者的占比并不突出,但行业主题类ETF是个人投资者的重要阵地;较强的工具属性和较高的波动率,赋予了行业主题类ETF更强的“参与感”。

参考报告

《ETF大幅流入的指示意义》,东北证券,2023年10月

《ETF基金的发展现状、持仓规律与未来展望》,西部证券,2023年8月

《ETF投资者图鉴:谁在买?买什么?何时买?》,华宝证券,2023年6月

《大数据洞悉:2023ETF投资者行为趋势报告》,东方财富联合9家基金公司,2023年11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