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加剧,新能源车企“剩者为王”?丨年报研究专题

2024-05-18 08:01:56 - 投资者网

内卷加剧,新能源车企“剩者为王”?丨年报研究专题

《投资者网》葛凡梅

今年以来,新能源车市场格外“热闹”,理想MEGA“奠动车”事件、小米新车SU7发售、创维汽车“延寿”.......新能源车市场话题不断。

而回顾过去一年,新能源整车市场同样波澜起伏,一边是“竞争加剧”“价格战”等挑战频频出现,各大厂商之间迎来激战;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高歌猛进,实现销量和市占率增长。

乘联会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乘用车累计零售2169.9万辆,同比增长5.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全年渗透率35.7%,提升8.1个百分点。

2023年,新能源车“出海”步伐加快。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生产892.0万辆,同比增长33.7%;累计批发886.4万辆,同比增长36.3%;累计零售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累计出口104.8万辆,同比增长72.0%。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据了绝对优势,独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3.4%

目前,中国乘用车普及率与新能源市场占有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作为世界汽车工厂的中国,潜在新购群体规模巨大。而新能源汽车作为市场关注度极高的赛道之一,随着降价、小米等越来越多参与者的加入,市场格局不断在加速洗牌。

销量:比亚迪一骑绝尘

在“双碳”目标下,政策仍在大力推动新能源车发展。举例来看,2023年6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部、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政策延续至2025年底,2026年至2027年减半征收新能源汽车购置税。

新能源车需求持续向上,产品魅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魅力指数研究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魅力进步显著,行业总体得分为776分(1000制),较2022年上升36分。

在新能源车市场格局中,产销量增长仍是主旋律。2023年,前十大新能源车企销量均出现增长。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新能源厂商中,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五菱、5家车企的零售销量依次位居前五,市场份额分别是35%、7.8%、6.3%、6.1%、5.9%;排名第六至第十的车企则分别是长安汽车、理想汽车、长城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份额分别是5%、4.9%、3.1%、2.1%、1.9%。

内卷加剧,新能源车企“剩者为王”?丨年报研究专题

不难看出,2023年比亚迪的销量几乎一骑绝尘。梳理各公司公告披露数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实现累计销量302.44万辆,同比增长62.3%,这家新能源汽车龙头,成功实现了年初定下的300万辆的销售目标。

相较于比亚迪,其他选手的成绩则被甩了“几条街”。在国内自主新能源车品牌中,比亚迪身后,广汽埃安、吉利汽车和理想汽车已经形成第二梯队。具体来看,广汽埃安2023全年累计销量48万辆出头,同比增长77%。但是根据其在2023年初设定的销售目标——“力争达到50万辆,并朝着60万辆冲刺”,如今看来,实际销量并未达到年初定下的目标。

2023年,理想汽车可谓是销量增长最快的车企之一,累计交付37.6万辆,同比增长182.2%。而且截至2023年末,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超60万辆,是交付量最高的新势力车企。

蔚来、零跑、小鹏等新能源车企相互之间销量较为接近,不过,2023年销量完成情况多数并未达到预期。比如,蔚来2023年全年交付量达到16万辆,同比增长30.7%,但距离其年初定下的25万辆销售目标相距甚远。零跑2023年累计交付14.42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9%。小鹏汽车2023年全年总交付14.16万辆,也未达到其年初提出的20万辆交付目标。

2023年,吉利旗下的这家新能源车企极氪累计交付量达11.87万辆,同比增长65%,同样未完成全年14万辆的销售目标。哪吒汽车全年只交付12.75万辆车,几乎只完成了其年初定下25万销售目标的一半。在新势力车企中,哪吒汽车已经明显掉队。

业绩:盈利差距较大

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传统车企也在加速拥抱新能源。新能源车竞争激烈,“价格战”成为贯穿汽车行业2023年全年的话题。在价格战的影响下,各大车企不断通过降价让利来吸引消费者,反映在车企的财务报表上,有人欢喜有人愁。

在车企上市公司中,作为新能源车销冠的比亚迪,盈利规模无疑也是最多的。数据显示,2023年,比亚迪的营业收入6023.15亿元,同比增长42.04%;净利润300.41亿元,同比增长80.72%。

近年来,比亚迪持续完善品牌矩阵,高端品牌仰望及专业个性化品牌方程豹年内相继正式发布,形成由比亚迪、腾势、仰望、方程豹等构建的多品牌梯度布局。2023年8月,比亚迪拿下“全球首家达成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车企”的名头,2023年11月,比亚迪在郑州工厂举办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同样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这一里程碑的车企。

在比亚迪身后,上汽集团、理想汽车、长安汽车的净利润规模也已超过百亿元,202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20.09亿元、2206.90亿元、1275.8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06亿元、117.04亿元、113.27亿元。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理想汽车,在2023年不仅营收大幅增长,而且成功实现了盈利,为118.09亿元,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一个实现盈利的。这得益于理想L系列产品销量持续走高。2023年,理想汽车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矩阵,推出了理想L7、理想L8Air版、理想L9Pro版。

不过,车企中,赛力斯、东风集团股份、零跑汽车、北汽蓝谷、小鹏汽车、蔚来2023年的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分别为-24.50亿元、-39.96亿元、-42.16亿元、-54.00亿元、-103.76亿元、-211.47亿元。不难看出,蔚来汽车亏损最多,且亏损扩大速度最快。

内卷加剧,新能源车企“剩者为王”?丨年报研究专题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从行业效益看,缺少稳定现金流的企业难以持续增长。目前传统自主品牌车企的新能源车发展日益走强。他同时表示,除头部企业之外,新能源车仍面临一定的亏损压力,亏损卖车的规模难以持续扩大。

未来:剩者为王

2023年新能源整车行业不仅在销量和市场份额上有显著增长,同时在技术创新上,各家车企也在持续发力。

从研发投入来看,比亚迪、上汽集团、蔚来-SW、理想汽车2023年的研发投入位居前列,分别为395.75亿元、183.65亿元、134.31亿元、105.86亿元,均在百亿元规模以上;而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小鹏汽车的研发投入也都在50亿元以上,分别为80.54亿元、59.80亿元、52.77亿元。而零跑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江淮汽车、宇通客车、江铃汽车、北汽蓝谷2023年的研发投入则在20亿元至10亿元之内。

在2023年,新能源市场在已经实现产品与技术向上的情况下,还将开始完善整个技术产业的周边布局。如,比亚迪DM-i超级混动,吉利多档位DHT混动技术,深蓝汽车“超级增程”技术,长城汽车推出的首个全栈自研的智能座舱系统,华为、小鹏等车企的城市智能驾驶开始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斯拉和华为等头部车企引领下,智能驾驶正处在向前快速迭代的过程中。不少机构认为,自动驾驶功能或成为消费者购车的新需求,未来智能驾驶功能或成为整车销量的胜负手。

过去一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持续进行,市场加速洗牌。在愈发内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即便已成功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们也面临着大考,盈利能力薄弱的车企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实现长期发展,做到“剩者为王”,考验着市场所有参与者。

展望未来,新能源车发展仍被看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2024年新能源车的市场增长预计相对乐观,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预计达到1100万辆,净增量230万辆,同比增长22%,渗透率达到40%,新能源乘用车保持较强增长势头。

国联证券也预计,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115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达到42.8%。考虑到2023-2027年新能源购置税减免征收政策仍将保驾护航,各主机厂在技术上推陈出新,产品迭代加速,预计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思维财经出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