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2024-05-18 21:27:40 - 民生周刊

文/京博国学

在遇事犯错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还是常思己过,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左传》中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当你用手指向别人的时候,还有三根手指是对着自己的。遇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一种高级的修养,是时时反省自躬,遇事不推责。做人最忌讳的,是总挑剔他人过失,忘了自己的责任。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反省自己,不苛责他人,是修养自己的法门,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懂得自省的人,待人宽厚,善待他人。不推诿责任,时刻反省自己,是一个人不可多得的教养。

夜读丨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越是无能的人,越爱挑剔别人

清代学者申居郧说过一句话:“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深以为然,拒绝听自己的过失,却总是挑剔别人的过错,这样是走不远的。

读过一个小故事。

三只老鼠相约觅食吃,它们打算用“叠罗汉”的姿势轮流喝到瓶子里的油。但最上面的那只老鼠刚爬上去,油瓶却意外地被打翻,它们吓坏了,惊慌而逃。

回到鼠窝后,三只老鼠开始“复盘”刚才的行动。

最上面的老鼠说:“中间的老鼠动了一下,我才碰倒了油瓶。”

中间的老鼠说:“最下面的老鼠突然抖动,影响到我了。”

最下面的老鼠说:“我似乎听到外面有猫叫,所以才会惊动。”

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先挑剔别人的过错,推卸自己的责任,这就是典型的“老鼠心态”。瓶子安静躺在地上,猫也安静地在屋外踱步,鼠窝里的三只老鼠却吵得不可开交。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背着两个包袱,一个装着自己的过失,另一个装着别人的过失。

可很多人常常会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胸前,一低头就能看到,把自己的过失背在身后,轻易忽略。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很多时候,懂得反观自省,严于律已,事情往往容易做成。这样的人能看见自己的瑕疵和不足,慢慢改正自身甚至影响团队,并将先前的劣势化为优势。

夜读丨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遇事向内求,

是一个人极高的境界

鲁迅先生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古往今来不难发现,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善于解剖自己,更多的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当年王阳明初创立心学,被许多人攻击称作是邪说异端。他的弟子们愤愤不平,时常抱怨:“他们不懂老师的学说,就随意评论。”

王阳明却说:“是我们做得还不够啊!”

之后,王阳明开始大力宣扬解说心学,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崇尚心学,逐渐与正统理学分庭抗礼。

“责人先问己,恕己先恕人。”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向内寻求,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拓宽格局,走出人生困境,在一次一次的反思中日益强大。

夜读丨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人的顶级修养

遇事不推责,

是一个人更高一级的修养

英国作家毛姆有一句名言:“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责任是最有效的方法。”

遇到事情,观心自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第一步。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是一个人更高一级的修养。

画家齐白石88岁的时候,诗人艾青带着一副齐白石早年的画上门,请他鉴定真伪。

齐白石一看,确实是自己几十年前的作品。他当即提出,要拿自己刚完成的两幅画交换。

艾青赶紧把画收起来,抱在怀里说:“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换。”

艾青走后,齐白石对家人说:我几十年前的画,比现在好太多了。

我出名之后,走到哪里都是赞誉,从没人说过我半点不是。

今天看了我年轻时候的作品,发现自己实在退步太多了。

从那天之后,齐白石开始从最基础的描红做起,苦练绘画,毫不懈怠。

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孜孜不倦,谦虚好学的态度,即使是在晚年,齐白石的作品依旧继续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人无完人,自省让我们更加清晰认识自己,更准确地改正自己。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遇到事情,不要找别的借口,冷静下来反思自身,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才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的成与败都是自己决定的,凡是多从自身找原因,才能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