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展品背后的故事

2024-05-18 15:00:44 - 北京晚报

揭秘展品背后的故事

本报讯(记者牛伟坤)“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为大家带来一场特别的讲解,带领大家认识展品背后的科学家。”今天上午9时30分,国家自然博物馆古爬行动物展厅门口,该馆科学教师刘珊抱着平板电脑,跟观众打招呼。

见观众聚拢,刘珊轻点屏幕,一位老人的照片显现。“我们的主题讲解从一位老爷爷开始,他就是杨钟健先生,是我们馆的第一任馆长,也是古脊椎动物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刘珊边走边说,进入展厅后停住,指了指恐龙骨架,“这里很多展品都是杨钟健先生的研究成果。”

在井研马门溪龙骨架前,刘珊先给观众普及了个小常识:展厅中的恐龙骨架中,只有一部分的骨骼化石是真实的,其他部分是用石膏仿制。这是因为野外发掘时,科学家并不总是能找到所有骨骼碎片。“一般来说,能找到30%就算非常完整了,而马门溪龙的真骨率达到了90%以上。”观众惊叹声中,刘珊继续揭秘,当时杨钟健带领团队花费了数年时间才完成了发掘。一个有趣的插曲是,马门溪龙名字的由来与杨钟健的陕西口音有关。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其实是叫“马鸣溪”。

跟随着刘珊的脚步,观众们又来到古哺乳动物展厅。在该馆另一件明星展品黄河象前,她更新了屏幕上的页面,屏幕上呈现的是该馆第三任馆长周明镇。“周明镇先生带领团队在古象研究上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刘珊说,科学家们把黄河象化石挖掘得非常完整,连一块小小的脚趾骨都没有放过,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找到尾骨。

40多分钟的时间里,刘珊为观众们一一揭秘馆内“镇馆之宝”发现及研究背后的故事。本报记者程功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