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鲜肉里添加硼砂、以鸭肉冒充牛羊肉……梧州公布2023年度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2024-05-08 15:40:56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新闻网

5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梧州市消委会”)公布2023年度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周某等人经营添加非食用物质鲜肉案、6家餐饮店以鸭肉冒充牛羊肉案等10个案例被曝光。

在典型案例中,周某等人经营添加非食用物质鲜肉案位居首位。2023年初,梧州市消委会接到群众投诉,称市区内农贸市场某些销售鸡肉的摊档在鸡肉中添加不明粉末,以提升肉品新鲜度,吸引消费者购买。根据梧州市消委会反映情况,梧州市市场监管局从2023年初至6月,对全市农贸市场及商超鲜肉摊点销售的鸡肉、猪肉、鸭肉、肉丸、腐竹、糕点、粽子等食品近300批次进行抽检,分别在梧州市区检出3批鸡鸭肉硼酸(硼砂)阳性,在藤县检出5批猪肉硼酸(硼砂)阳性。随即,该局决定立案调查。

2023年7月至9月,梧州市市场监管局与梧州市公安局、梧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藤县市场监管局成立专案组,对经营肉品中检出硼酸(硼砂)成分的8档肉摊开展联合收网行动,查扣肉品和不明白色粉末一批。经梧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查扣肉品及粉末均检出硼酸(硼砂)。

依据《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食品整治办〔2008〕3号),硼酸(硼砂)为非食用物质,结合其他证据,被查的8档肉摊经营者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随后,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查处,目前已全部进入诉讼程序。

在6家餐饮店以鸭肉冒充牛羊肉案中,6家餐饮店打着牛羊肉的幌子卖鸭肉的行为违反了诚信自律经营原则,属于销售欺诈。2022年4月,梧州市消委会根据消费咨询热点,对线上平台销售的食品开展安全评估,发现销售火热的“牛肉小串”“羊肉小串”等油炸肉制品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风险,该委第一时间将问题线索通报梧州市市场监管局。

梧州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专项行动小组,对市区内经营油炸肉制品的20家餐饮店铺进行现场检查,发现义某诚餐饮店等6家餐饮店在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店销售的“牛肉小串”“羊肉小串”所用食品原料为预包装食品,食品原料包装标示信息显示主要配料为鸭肉,未含有牛肉或羊肉成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梧州市市场监管局责令6家餐饮店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13280元。梧州市消委会全程跟进该系列案,约谈并监督餐饮单位全面落实整改要求,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梧州市消委会当天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还包括:梧州某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梧州市长洲区某美容中心2家医疗美容机构虚假宣传案,2家医疗美容机构分别被处以32500元和12500元罚款。梧州某医院有限责任公司使用未取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案,该医院被警告和责令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处以9000元罚款。以及梧州某旅拍婚纱摄影利用预付费形式侵害消费者权益纠纷案,龙圩区某电动车店未履行商品质量三包义务消费纠纷案,梧州市道路交通事故双方与某保险公司调解案,梁某乙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藤县某酒店会销活动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案和长洲区某母婴用品馆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案,上述案件经调解或人民法院判决,均得到圆满解决。

作者|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孔国俊 通讯员王宝珏

编辑|熊柳欣

审核|沈艳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