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深圳登革热风险为“中”预防登革热,查看最新“蚊子地图”

2023-09-27 08:14:00 - 深圳新闻网

转自:深圳商报

深圳新闻网2023年9月27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袁静娴)9月23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布了9月上半月(1日-15日)的全市伊蚊密度监测结果,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增大。9月23日-29日,登革热的风险等级为“中”。

深圳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由于会剧烈疼痛,又被称为“断骨热”。它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俗名花斑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登革热一般不会“人传人”。只有蚊子吸了感染者的血后,体内复制病毒,下次咬人时,才能把病毒传染出去,也就是“病人→伊蚊→其他人”。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平均为7天,没有特定的易感人群,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

怎么知道自己得了登革热?专家表示,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皮疹。高热表现在突发高烧(40℃以上),三痛表现在出现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三红有面红、颈红、胸红,皮疹表现在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需注意的是,登革热最初症状和感冒、流感相似,可以从几个方面加以区分。一是登革热引起的发烧一般是“高烧”,体温常常能达到39℃,甚至40℃。二是除发烧外,登革热有明显疲乏、厌食、恶心等,并且常伴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等。

据介绍,登革病毒分为4种血清型,一般来说,第一次感染,大多数人症状不严重,康复后会对该种血清型登革热产生免疫抗体。之后再感染另一种血清型登革病毒,则可能导致重症,严重的会引起休克、器官衰竭等。

“有些患者发病3-7天后,高热退了,就以为自己康复了。实际上,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专家指出,如果出现严重腹痛、持续性呕吐、牙龈出血、呕血、呼吸急促、疲劳、不安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药物治疗方面,深圳疾控中心专家指出,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药,治疗的重点是用止痛药控制疼痛,通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要避免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它们会增加出血风险。无论病情轻重,及时就医都是最好的办法。

目前并无登革热特异治疗方法,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登革热的最佳方式,预防登革热则要从控制伊蚊着手。

9月23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同步发布了9月上半月(1日-15日)的全市伊蚊密度监测结果,在全市设置的495个监测点中,不合格的有214个,占了43.23%。不合格的监测点中,高密度有3个,中密度有22个,低密度有189个,且3个高密度监测点,均为居民区。

在中密度的22个监测点里,居民区8个、公园6个、工地5个、医疗机构1个、其它2个。其中,针对在工地的蚊子“黑点”,深圳市疾控中心提醒,建筑工地的沟渠、沙井、沉降井、电梯井、排水深井、蓄水池、打桩洞、坑洼地等,是蚊子最爱躲藏的地方之一。要及时清理,对沟渠实行硬底化,保持流水畅通;用泥沙填平所有坑洼;每周至少一次用水泵抽干地面积水、打桩洞及电梯井积水;如无法清除积水,可倒入少量废机油,形成油膜,或持续定期投放灭蚊幼剂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