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稳就业“饭碗” 写好“民生答卷”

2024-05-17 22:12:28 - 政府网站

转自:百色政府网

端稳就业“饭碗” 写好“民生答卷”

端稳就业“饭碗” 写好“民生答卷”

端稳就业“饭碗” 写好“民生答卷”

端稳就业“饭碗” 写好“民生答卷”

端稳就业“饭碗” 写好“民生答卷”

端稳就业“饭碗” 写好“民生答卷”

保育师喜结业。(市人社局供图)

我市务工人员免费乘坐百色市至广州市专列(百色站—广州南站)返岗就业。□倪景聪摄

解放步行街上的摊铺为市民提供了灵活就业的机会。广西三月三假期,解放步行街人气火爆。□周福宁摄

解放步行街上,一位摊主正在招揽食客。□梁力升摄

5月10日,在“双选会”现场,田阳区教育局展位前多人排队应聘。□吴淑林摄

开展技能大赛、创业大赛促技能人才成才;举办“百色家姐”“百色筑匠”劳务品牌培训,让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开展“春暖农民工”、“春风行动”、“点对点”送工服务等活动,拓宽灵活务工人员就业渠道……近年来,我市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千方百计稳岗位、保就业,交出一份高质量的“就业答卷”。

靠前服务出实招全力以赴稳就业

把有外出就业意愿的“送出去”,“饭碗”端得牢。志愿者引导务工人员仔细登记信息后乘车,主动帮忙搬运行李,返岗暖心包里装着矿泉水、方便面、小面包……2月20日,“就业暖心·桂在行动”广西粤桂劳务协作务工人员返岗服务活动在百色站举行。当天上午,全市近600名务工人员免费乘坐百色市至广州市专列(百色站—广州南站)返岗就业。

“我已经连续3年乘坐免费专车了。政府不仅为我们务工群众安排免费专车,还送这些乘车暖心大礼包,很周到、很暖心。”外出务工人员梁某茹和家人过完年后,踏上了赴广东中山返岗就业的旅途。

收到可继续搭乘爱心专车返岗消息时,右江区村民李某姑高兴地说:“每年春节后返厂买票都很难,今年能乘坐免费专车,不用为排队买票、转车操心了,太好了!”

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共组织910趟专列、专车,免费输送2.72万余名农民工到广东和区内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务工,解决了农民工购票难的问题,同时也为他们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此外,我市结合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深化“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及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建设,把握春节前后农民工换岗求职的黄金期,引导农民工、脱贫人口等群体参加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把岗位送到“家门口”,实现就业服务“零距离”。今年2月,在2024“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暨深圳光明——百色田林对口帮扶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上,近1000名求职者与现场招聘企业面对面“热谈”。

“我们可是今天的热门企业,来咨询招聘的求职者有15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就有30多人。现在田林的年轻人来我们公司上班的越来越多,大家都愿意在家门口上班了。”广西百矿铝业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介绍。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累计走访服务对象家庭272家,走访企业206家,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28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826人,辖区内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享受扶持政策企业总数13家。

1月19日,百色市残疾人联合会、百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市残疾人零工市场联合举办2024年百色市就业援助月招聘会启动仪式,29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到场招聘,提供了办公室文员、会计、后勤、普工、保安、保洁等430个就业岗位,当天到场求职的残疾人有36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65人。

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450家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3.14万人,其中,脱贫人口(监测对象)7270人,农村留守妇女2696人;全市109家易地搬迁安置点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6079人,其中搬迁家庭劳动力1261人。全市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35万个,重点安排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中弱劳动力、半劳动力从事保洁、护路、护林等工作,为脱贫家庭就业困难群众提供了通过自身劳动增加家庭收入的便利渠道,激发了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

校企携手拓宽就业通道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始终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同学,要不要来了解一下我们公司。”“我们提供免费的员工宿舍。”“我们招聘的岗位录用后带有编制。”……5月10日,在百色学院(澄碧校区)举行的2024届广西高校毕业生春季就业双选会(百色分会场)的现场,毕业生手持简历穿梭在各个展位之间驻足观看,积极与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咨询职位信息,寻求工作机会。

田阳区教育局亮出带编选才的“王牌优势”,双方只要现场“对眼”成功马上签协议给编制。不少事先得到消息的毕业生一到“双选会”现场就直奔主题,希望和田阳区教育局来一场“确定眼神”的双向奔赴。

广西绿友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百色学院农学院邀请参会的一家农业科技企业。该公司在招聘广告中的主打元素是每年都有一批农学院的毕业生在公司就业,利用校友的影响力招聘应届毕业生正是公司引才的重要手段。

高校教师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用人单位带编招聘面试成功当场签约,各家参会企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吸引毕业生前来咨询……整齐密集的展位中,藏着无数就业期待。广西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赖佳莹来到现场求职,满怀期待地谈论着对未来职位的要求,她说:“我比较想回到家乡工作,来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

北部湾大学2024级应届生牙佳姿是一名师范生,不久前她在微信群里看到老师分享的双选会信息,正巧看到了老家河池一所心仪的学校在招聘。牙佳姿告诉记者,自己还是倾向于教育类的就业机会。现场的招聘人员热情地向她答疑解惑,最后,她向家乡的教育局投递了简历。

来自广东的东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第一次在广西参加“双选会”,该公司招聘工作人员表示,这次参加的“双选会”让企业感到惊喜,因为包括百色学院在内的广西高校毕业生素质都很优秀。

高校毕业生的背后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殷切期盼。作为百色市开春后的首场大型“双选会”,当天有近300家企业携多达8000个就业岗位进场选聘人才,就业岗位涉及教育、金融、贸易、通讯、电子、医疗卫生、房地产、建筑、机械、营销、IT等各行业,入场应聘的毕业生也达到了7000余名。

给人才更多机遇给梦想更大舞台

对于劳动者来说,总有一项用工行动适合他。今年以来,我市人社部门紧紧围绕经济特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重点群体培训任务及劳动者培训需求,深入实施“技能广西”行动和开展推进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持企业用工行动。

让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增加收入、提升生活品质。对此,百色市彤鑫月嫂家政服务中心的梁慧练深有感触。

2016年,梁慧练第一次参加养老护理员(初级)培训班,就是这一次的培训让她掌握了养老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就业新思路。梁慧练先后参加了育婴师、保育师等多类培训班,考取了职业技能教师上岗证书,成为一名双师型职业技能教师,是我市近年来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的典型案例。

“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让我从一名普通参训学员逐步提升并转型为全职职业技能培训师,在帮助我实现稳定就业的同时,也让我明确了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对未来充满期望。”梁慧练说道。

截至3月底,全市今年共组织开展职业培训1950人次,其中,组织脱贫劳动力开展职业培训526人次,组织易地搬迁劳动力开展职业培训89人次。

创业的环境越来越好,政策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也激发了更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热情。

家住田阳区田州镇五指山老乡家园社区的黄素苗大学毕业后一直想在家乡发展。2023年,她看准了商机,想在社区创办一家智能家居体验馆,可在创业资金的筹措上遇到了难题。

当地相关部门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指导黄素苗申请获得了小额免息创业贷款5万元,以及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5000元。获得资金支持后,黄素苗的智能家居体验馆在去年年底顺利开业。

当下,创业成了许多年轻人选择的一种就业方式。5月9日,28岁的翁女士和朋友合伙开在百色龙景片区的小炒店开门试业,主要经营热炒盖饭、米粉、面食等,无论从菜品的制作,还是原材料的采买,合伙人都全程跟进,保证放心的食材做出的食物才能端上餐桌。

试业当天18时许,正是用餐高峰期,店内生意火爆,不仅一楼二楼全部客满,门口还在不断加座,前来品尝的食客络绎不绝。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百色本地人,翁女士大学毕业之后回到家乡,并一直在创业,她坦言自己喜欢尝试新事物并为之努力。此前,她向银行咨询了贷款事宜,提额度、降门槛、减利率等优化服务,让创业者轻装前行。对于店铺未来的发展,翁女士信心十足,她坚信辛勤付出才会有回报。

小摊小店也有“春天”。从天洲嘉乐城外广场的彩绘陶瓷涂鸦体验摊点,到万景城夜市美食街的“烟火气”,再到摆满平价小吃的“网红”那东巷……一种新就业形态在百色城区逐渐兴起、愈发壮大。

就业不只是纸面上的数据,更关系千家万户的吃穿用度。百色不断强化政策落实,优化就业服务,多措并举书写人民满意的“就业答卷”。

记者手记

无论是为了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在夏季高温下坚守一线的电力人员;还是雨天穿梭在小区楼栋和写字楼间,将餐食送到点餐人手中的外卖员;抑或是在基层沃野施展才干,建设家乡的年轻人……记者在走访中能感受到,每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劳动者用汗水讲述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助力城市发展的点滴故事。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经济大局。劳动者就业后的笑脸,无疑是全市上下多部门协同发力、暖心帮扶的最美定格。愿每一个热爱生活的劳动者都能找到自己的职业坐标,都有机会活出精彩的人生。

近年来,“就业优先”不仅是宏观政策的鲜明导向,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汇。“就业”二字重千钧,背后凝聚着政府部门、市场主体、求职群体等各方合力。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起步就加速,开局就争先”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保就业保民生”工作重心,在政策落实、技能培训等方面下功夫,交出了就业工作的亮眼答卷。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9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9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85人;全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155.34万人,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务工规模达到46.83万人,分别达到2023全年的99.65%、95.96%,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稳中有进,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来源:右江日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