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丨2023年,全市航空航天产业产值145亿元!

2024-05-17 21:01:52 - 烟台发布

转自:烟台发布

5月17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聚焦链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四场,烟台市政协副主席、航空航天产业链链长高君勃介绍烟台市航空航天产业链建设情况,烟台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李志远,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荣锋,烟台国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东方航天港(山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中前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烟台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宫海涛主持新闻发布会。

权威发布丨2023年,全市航空航天产业产值145亿元!

2023年是烟台市航空航天产业全面起势的一年,全市航空航天产业实现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17%;链上企业共70余家,其中倍增企业8家、规上工业企业17家,引进合作院士2人。

01

聚焦顶层设计,驱动产业一体发展

航空航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的特点。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全市6条标志性产业链之一,相继出台了《培育发展航天(卫星)产业三年行动方案》《链长制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明确产业链发展目标任务作出了重要安排。去年8月,省政府建立了由省长担任召集人的山东省推进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协调机制,海阳东方航天港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根据上级部署,烟台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链长抓总、链办统筹、链主领建、区市协同的工作机制,研究提出“1235”航空航天产业工作体系,明确了产业链发展方向。目前,已形成以海阳市、高新区为领建区市,黄渤海新区、龙口市、福山区有力协同的良好发展态势,整体具备了星箭研发生产、高端装备制造、空天信息处理应用等能力。

02

聚焦品牌打造,带动产业加速崛起

2019年以来,烟台成功保障实施海上发射10次(其中2023年以来保障实施海上发射5次),累计发射卫星57颗,火箭发射频次逐步提升,品牌效应初步形成。海阳市东方航天港初步形成以火箭总装测试、卫星研发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及空天信息应用为主的产业布局;高新区全面推进卫星产业园和空天信息港建设,去年航空航天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黄渤海新区空天海战略装备智造城规划建设清科高端装备设计制造产业园和东德核心氢能装备产业园等多个板块;福山区液压装备产业园、龙口市航空新材料产业园等园区不断壮大。立足现有基础优势,烟台以精准招商推动产业持续发展,2023年以来,累计走访接待三类500强企业27批次,开展招商推介活动15场,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额达到38.4亿元。

03

聚焦要素赋能,推动产业稳步提升

加速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沿链汇聚,推动“四链融合”,壮大发展动能。

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化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山东微纳卫星创新中心、海上航天装备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级科创平台15个,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以加速产业发展为目的,大力推动资本对接。由国丰集团牵头发起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航天产业基金,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精准投资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延链补链强链,为打造商业航天集聚地注入资本动力。

以支撑产业未来为方向,精准做好人才招引。坚持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发展思路,用好李德仁院士工作站、龚建雅院士团队等平台,充分发挥高新区首批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等优势,引进众多专业人才,为航天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权威发布丨2023年,全市航空航天产业产值145亿元!

2024年是航空航天产业链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图强的重要一年,烟台将以新型工业化发展大会精神为指引,切实发挥链长制工作机制新优势,努力做到“三个聚力”,加快实现烟台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跃升。

0

1

聚力提升产业规划,打造全链生态体系

以标志性重大工程为牵引,系统推进优势企业培育、高能级平台打造、应用场景拓展等重点任务,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全国范围内具有鲜明特色的商业航天聚集区。海阳市充分利用省、市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设协调机制作用,打造国际一流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和国家级空天信息产业园;高新区加快形成在卫星研发应用方面的产业竞争优势,打造国内领先的航天卫星部组件集成产业基地;黄渤海新区依托空天海战略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着力发挥制造业优势,打造航空航天新材料和智能装备中心;龙口市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合作,打造航空航天高性能铝合金产品加工基地;福山区对标国内外专业领域,精准招引集聚项目,打造电液伺服系统、航空液压附件等重要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0

2

聚力强化核心能力,巩固行业优势地位

全力保障海上发射任务,始终把建设高频次、低成本、高效率的海上发射能力作为我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基石,2024年力争组织海上发射任务10次以上,形成常态化、高频化海上发射态势。

全力增强星箭研发制造能力,加快推动山东火箭、华宇航天、东方空间等链上企业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卫星产业园项目建设,早日打造完成“百星生产线”。

全力提升空天信息数据服务能力,通过以发射为牵引,争取向空天信息数据应用转型,建立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加快完成“东方慧眼”星座一阶段研制工作,推动构建高精度、高分辨率星座示范系统;保障“开放地球引擎OGE系统平台”具备商业化运营能力,构建数字地球信息服务体系。

0

3

聚力促进提质增效,注入发展强劲动能

抓好产业招引,今年计划走访对接企业(单位)不少于100户,争取签约项目15个以上,积极促成航天四院动力项目落户东方航天港,加快推动空天信息港在谈项目落地,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搭建科创平台,鼓励相关企业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积极培育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年内争取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不少于2个。

培育壮大企业,支持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积极承接航空航天领域重点科研、生产、测试、保障等任务,主动融入航空航天供应链体系;推动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健康稳步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产业细分行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不断壮大全产业链规模,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编辑/栾悦

监制/张海明

审核/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