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佐夫:五一美国行见闻

2024-05-17 20:16:37 - 粤开志恒宏观

转自:粤开志恒宏观

一、国际旅行:中美之间航班量仍有待恢复

首都机场T3的国际航班数量仍然没有完全回到疫情前水平。疫情之前,T3的小火车在忙碌时经常会人挤人,但如今晚上7点左右的一趟车只有寥寥数人。由于人流不够,大部分商店早早关门或一直处于关门状态。购物商店只有一家免税店和一两家奢侈品店还开着,餐饮也只有一家星巴克和一家简餐还在营业。可能与航班时间有关,当晚碰到说日语的旅客较多,其中不乏日本年轻人。

中美之间的航班量亟待恢复。疫情前中美间每周有超过三百个直航航班,但截至今年三月,中美间每周实际运行的航班量只有六十左右,仍不到疫情前的1/5。出发当日只有一趟去美国的航班。据地勤讲,该趟航班超卖,经济舱可能位置不够。虽然航班人数较多,但由于附近登机口的座位全都空置,登机时并不显得拥挤。以前飞美国的航班还需要在登机口二次安检,但现在二次安检似乎变成了抽查,整个登机流程顺畅了很多。

到纽约已是午夜。可能因为午夜时分到港航班不多,排队过海关的外国旅客并不多,美国公民过海关的队伍反倒比外国旅客的队伍长两倍以上,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的入境游客数量可能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虽然已过午夜,但海关工作人员依然不少,仅负责外国旅客的海关官员就有至少7位。海关入境的过程整体非常顺利,海关官员并未过多盘问。由于没有托运行李,从下飞机到走出机场总共只花了三十分钟。JFK机场的行李出口到机场大门只有大概二十米的距离,且出门就是网约车上车点,这一设计比较人性化。

廖佐夫:五一美国行见闻

廖佐夫:五一美国行见闻

廖佐夫:五一美国行见闻

二、美国国内出行:机场人流密集,航司运营效率高

从机场客流看,美国国内航空旅客量已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纽约JFK机场工作日早上的安检排队时间普遍在半小时以上。尽管部分安检口配备了新的扫描设备,乘客无需将电子产品单独取出,但由于美国安检依然要求脱鞋,且新机器判定需开箱检查的概率似乎不低,整体安检效率并未得到明显提升。安检时间较长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机场人流密集。由于客流量较高,机场内的商店全数营业。JFK的国际航站楼在晚上十点后依然灯火通明,很多店铺会营业至午夜。此次出行所乘坐的美国国内航班也都基本满员。

美国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依旧很高。在美国,乘客下飞机和上飞机通常共用同一个登机口。同一架飞机的前一班次到达登机口与后一班次离开登机口往往只间隔半小时到一小时,这中间要完成包括前一班次乘客下飞机、把行李卸下飞机、给飞机加油、把餐食送上飞机、把新的行李送上飞机以及新乘客登机等一系列操作。地勤清洁人员往往在乘客下飞机的同时就开始清理机上垃圾,每下一排乘客就清洁一排座位。运营效率高也体现在航班准点率上。本次旅程中的所有美国国内航班均准时或提前推出,即便在繁忙的JFK机场,起飞也几乎没有排队。唯一一次延误是因为附近恰好有总统的飞机经过,机长在准备起飞之前得到通知并将飞机开出跑道等待,大概在十五分钟后才又重新起飞。

机上服务则较为自由随意。空服人员除了在展示安全须知和发放饮料的时候出现,其余时间都没来打扰乘客。起飞和降落之前安全带、手机、遮光板、座椅靠背的检查也较为随意,甚至只有广播提醒,实际并没有人检查。喝完的饮料罐一直到降落前五分钟才被匆忙收走,也出现过饮料发放太晚导致乘客没时间喝完而将饮料拿手里直至降落的情况。从乘客角度讲的确比较自由,没有太多不必要的约束,一切全靠自觉。从飞行安全角度看这是否达到飞安最佳实践标准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廖佐夫:五一美国行见闻

廖佐夫:五一美国行见闻

廖佐夫:五一美国行见闻

三、感受美国物价:餐饮食品价格总体平稳,人力相关服务价格涨幅较高

此行中,多位朋友均反映不同程度的物价上涨问题。纽约朋友认为,房租、汽油以及汽车保险是疫情后价格涨幅最高的几项。这与CPI数据所呈现出来的情形较为一致。在小城市的朋友们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则有明显差异,有朋友讲房价涨得厉害,但也有租房的朋友说自己的房租在过去两年一直稳定。有网约车司机抱怨超市食品和餐厅都贵了很多,但也有朋友认为食物价格有回落,部分商品甚至比疫情前还便宜。由于通胀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且个人通胀感受与多种因素相关,个人感受并不能全面反映美国整体的通胀情况。

就自身体验看,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外食餐饮价格并不如想象中涨得厉害,大部分餐厅的价格与疫情前相比差异不大。纽约一家精品咖啡店的12oz拿铁咖啡售价5.5美元,巧克力羊角面包4.5美元,与国内精品咖啡售价差不多。周边某小城市的贝果店,一个鸡蛋培根贝果售价4.2美元,一杯12oz滴滤咖啡2.4美元(可自助加奶),与疫情前相比并无明显变化。纽约中城一家yelp上价格适中($$)的意大利餐厅算上小费人均在70~80美元左右。小费比例的确有所提升,20%的小费已是常态。不过疫情之前20%的小费也已经有常态化趋势,相比十年前10%、15%的小费而言已不可同日而语。有餐厅自动加上18%的小费,相较之下已算比较仁慈。超市里的部分食品价格有所上涨,例如从3.99涨至4.49,或从9.99涨至10.99,虽然从数字上看都是超过10%的涨幅,但就单次消费的总价而言,由于食物价格有涨有跌,可能实际感受到的差异并不大。

价格上涨比较明显的是直接与人力相关的服务,例如网约车与外卖。以曼哈顿到JFK机场的Lyft为例,三十公里左右的路程在午夜或者清晨的非高峰时段需要八十美元左右,而在白天稍有堵车的时段则高达一百到一百二十美元,这还没有算上小费。以UberEats为代表的外卖服务也涨价明显,在没开会员的情况下,送餐费、服务费、税和小费加一起甚至跟食物本身价格差不多。

由于网约车工作时间比较灵活,时薪也很有吸引力,很多美国人利用空闲时间出来开网约车。一位拉美裔大哥每天早上五点出门开网约车,只开三个小时,到早上八点回家再送儿子去上学。他说他喜欢这个时点因为正好能错开早高峰。

廖佐夫:五一美国行见闻

廖佐夫:五一美国行见闻

廖佐夫:五一美国行见闻

四、网约车司机眼中的中国:电动汽车受到关注

此次出行使用的网约车App以Lyft为主,司机全为男性,从族裔上看亚裔、非裔、拉美裔与白人都有碰到,少数族裔占多数,两位白人司机一位是老爷爷另一位是学生,劳动力年龄段的白人男性开网约车的比例不高。

从机场去酒店的司机是一个尼泊尔人,开的是一辆特斯拉modelY。尼泊尔大哥很健谈,对中国的了解比普通美国人要多不少。大哥先问我特斯拉modelY在中国的价格是多少(他花了大概6万美金),随后问我知不知道Nio(蔚来)这家公司,大哥说这是中国的特斯拉,是一家百亿级规模的企业,但他在蔚来的股票上亏了不少钱(2021年入场)。大哥又问我阿里巴巴这家公司还行不行,大哥说疫情前阿里巴巴的股价走势很好。又问我tiktok(国际版抖音)是不是还没上市,他觉得tiktok公司应该很赚钱,他自己在tiktok上仅打赏就已经花掉一万六七千美元,他的朋友们也都花了不少钱。我问他如何看待tiktok被禁,大哥说不会被禁的,因为太多人用了。此外,尼泊尔大哥认为美国的很多商品都是中国制造,中美经济相互依赖,不应该相互竞争。尼泊尔大哥平日在曼哈顿中城一家印度餐厅做厨师,周休两天,休息日头一天晚上会出来开网约车。

另一位黑人司机大哥得知我从中国来之后主动问我中国是否有一家车企的电动汽车不用充电而是将电池直接换掉,他说最近在视频网站上看到过对这种换电方式的介绍,觉得这个想法很天才。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大哥又好奇问我这家公司存在多久了、是否有生产不同型号的汽车等问题。他说因为开网约车的原因自己有考虑过换电车,但美国的充电费用并不低,且充电速度也不快,目前看还是油车更合适。后来又跟黑人大哥谈到tiktok的问题,大哥认为facebook也一直在收集用户数据,美国政府要禁掉tiktok纯粹是出于“嫉妒”。

总体而言,在美国对中国关注较多且较为友好的群体仍以少数族裔为主,其中亚裔(包括南亚裔)和非裔居多,拉美裔总体不太关注中国,美国白人相对就更少。此行坐网约车遇到过一位七十四岁的美国白人老爷爷,开一辆福特F150(猛禽)皮卡。攀谈中老爷爷主动问我中国人口有多少,当得知中国有14亿人时,老爷爷露出极其惊讶的表情。老爷爷更关注疫情,他说自己今年二月第二次感染了新冠,后来又得了甲流,结果甲流比新冠还厉害,自己打了乙流疫苗毫无帮助。老爷爷对于现在美国把疫情不当回事有些担忧,担心自己受不了反复感染。他认为美国有很多野生的鹿和熊,经常有人会去打猎,应该离这些动物远一点,还说到自己的一个牧师朋友在去非洲前要打各种疫苗,因为那边传染病比较多,而且当地还存在食人族(可能有夸张)。我尽力向老爷爷介绍中国的情况,包括中国的经济状况、疫情防控等信息。下车时老爷爷特意感谢说今天学到了一些新知识。

廖佐夫:五一美国行见闻

五、个人视角下的美国经济:再通胀源自商家趁机提价,劳动力市场或不支持通胀可持续性

从小费涨幅超过食物价格涨幅来看,疫后人力成本上涨的负担可能大部分仍被商家所承担(当然就餐饮而言小费是顾客直接承担,此处姑且将小费看作人力成本上升的替代变量)。从宏观数据上看,疫后美国居民服务消费虽然恢复态势良好,但并未完全回到疫情前趋势,商家向消费者转嫁成本的动力不足。而随着去年居民薪资增速企稳,通胀大幅降温,居民实际薪资收入在上涨,加上去年四季度以来股市行情较好,居民财产性收入也在上升,居民整体的实际购买力有所提升。所以商家可能会趁此机会把前期没有充分调整的价格给调上去,以缓解自身成本压力。这意味着,近期美国经济二次通胀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近期需求抬升让商家得以将成本转嫁出去。后续再通胀是否具有持续性取决于通胀是否又会反过来继续向薪资传导,所以薪资的未来走势值得关注。

仅从与年轻人的交流来看,低端服务业可能就业较好,加上网约车等灵活就业的收入不错,中低收入者的薪资收入增速稳定,但依托于商业环境的高端服务业(例如商业咨询、金融)的就业状况则并不佳,从一个侧面说明美国企业仍在缩减非必要开支,其成本压力可能仍然比较大。这限制了一部分薪资上涨的空间,因此在此轮价格调整结束之后,美国二次通胀再加速的可能性仍然不高。但同时,通胀继续下行的动力也不足。一方面美国中长期通胀可能已经系统性抬升,另一方面经济的需求侧还尚未出现明显降温的迹象,供给侧短期内可能无法满足需求,一季度进口大量上升便是例证。如果把以上判断印照在美联储货币政策之上,可以发现当前美联储二次加息的必要性并不高,但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性也较低。美联储近期放缓缩表其实也是在为利率长时间维持高位留足空间。接下来美国经济将进入一段高度不确定的时期,美联储则需要静观其变,以待经济走势更加明朗,再行确定降息时机。

本文不属于研究报告,只是作者的个人观察笔记,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更不作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依据。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