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发病死亡率近100%!预防狂犬病绝不可掉以轻心

2024-05-17 12:33:40 - 民生周刊

近日,河南南阳市赵岗村发生的一起恶犬伤人事件引发关注。一男童在路旁玩耍时被突然跑出来的恶狗攻击,脸上、脖子、腿部多处被咬伤,还没来得及注射第五针狂犬病疫苗,男童就出现了发热、恐风、狂躁、吞咽障碍等狂犬病症状,最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狂犬病到底有多可怕?临床症状是什么?被狗咬伤后应如何处置?

什么是狂犬病?症状有哪些?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属导致的一种急性脑炎,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常见的感染方式是被发病动物咬伤或抓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发病动物的唾液(舔舐)或分泌物。

其按临床表现分为“躁狂型”和“麻痹型”,前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后者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

狗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占95%以上。猫、狐狸、黄鼠狼、蝙蝠以及流浪或野生的哺乳动物也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蛇等动物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出现过看似症状并不典型的狂犬病病例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主任田兆兴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曾接诊过一例看似症状并不典型的狂犬病病例。

当时,一位32岁男子因射精次数频繁,并伴有“精神亢奋、语速快、表达不清、吐吐沫”等疑似精神病症状,来医院就诊。此前,该男子已先后前往多家医院就诊,均未查出病因。

病人就诊时,田兆兴发现病人一直举着衣服遮挡自己,并说有风。当他用手电筒小心检查患者眼睛时,患者表现出惧怕。他又递给患者一杯温水,患者刚刚喝进去,就表现出强烈呕吐现象。

“恐风,恐光,恐水,这是非常典型的狂犬病症状。”后经北京疾控中心检测确认,其唾液、血液中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呈强阳性。

初期就诊时,病患并未自述被犬类咬伤过,症状表现似乎也与狂犬病无关。但是,仔细观察,该病患还是具备恐风、恐光、恐水等狂犬病的典型症状。

一旦被犬类等动物咬伤,切不可掉以轻心,暴露后处置时间越早越好。

目前,狂犬病一旦发病,无特殊治疗方法,死亡率高达99%。发病时期可通过体液传染,如皮肤有破损则更为危险。

狂犬病潜伏期有多长?

狂犬病的潜伏期多为1—3个月,1周以内或1年以上极少。然而,每个人发病前,潜伏期的长短并不确定,因此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时间应越早越好。

如果伤口较大,除了接种狂犬疫苗以外,还应接种破伤风疫苗,避免感染破伤风。

如果伤人的狗看着正常,还会传播狂犬病吗?只是被抓伤也需要接种疫苗吗?

狗在患狂犬病的早期,并无明显异常表现,非专业人士很难准确判断其是否患病。因此,“看上去正常”的狗伤人后,依然有传播狂犬病的风险。

并且,不是只有被咬出血才会感染,事实上,如果被狗抓伤而非咬伤,没出血也同样危险。

接种狂犬疫苗后,为何还会病发?

疫苗并不是一注射就能立即有免疫抗体产生,抗体的产生通常需要7—10天,而有的人还来不及产生足够多的抗体,狂犬病就已发病。

因此有些时候医生会根据犬伤伤口暴露等级建议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抽取已经接种狂犬病疫苗并产生抗体的人体血液,分离其中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制成的血液制品。它是抗体,所以可以直接中和掉狂犬病病毒。

不小心被猫狗抓伤、咬伤怎么办?

首先需要评估暴露猫狗等动物携带狂犬病毒的风险,如是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意外伤害,需快速到具有资质的犬伤门诊进行处置。

其次,根据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进行暴露风险分级及相应的处置,共分为三级:

I级暴露是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只清洗暴露部位;

Ⅱ级暴露是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应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级暴露是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者,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

只要及时做好规范的暴露后预防,几乎100%有效。暴露后的伤口处置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伤口冲洗,用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避免肥皂液和其他洗涤剂残留;

2.消毒处理,伤口冲洗后用稀释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涂擦伤口;

3.预防其他感染,根据伤口污染或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狂犬病病毒以外的其他感染。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