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工业大模型入选工信部示范名单 为5200万企业提供“知识大脑”

2024-05-17 12:09: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吉林网

在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把知识碎片变成知识资产?这样的“知识大脑”如今有了典型示范案例并获得工信部认证推荐。

近日,工信部发布“工业+大模型”示范名单,“基于工业大模型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及智能化生产运营管理系统”位列示范名单之首,该解决方案核心底座能力背靠讯飞星火大模型。

工信部公布的示范名单显示,“基于工业大模型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及智能化生产运营管理系统”来自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此外,还有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创新应用等5个“大模型+工业”的解决方案入选。

大模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直观的一个变化方向是——企业的知识不再是分散在各部门、各岗位的“知识碎片”,通过大模型的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与时俱进、精准使用的知识资产。

羚羊工业大模型入选工信部示范名单 为5200万企业提供“知识大脑”

本次入选示范点名单的“基于工业大模型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就是典型。以造船业的场景为例,船级社拥有至少十几年丰富船业知识的“智囊”专家团队,负责指引现场的验船师关于船上8000多个设备的所有安全知识的专业问题,只有通过检测的船只,才能远航。有了基于羚羊工业大模型底座能力的“羚羊数字工匠”,验船师只需直接问“羚羊数字工匠”一系列专业问题,如“应急柴油机的报警与安全保护有哪些要求”“甲板的结构要求标准是什么”等等,就能马上知道生产部件检查、船体组成部分设计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规范,验船师“按图索骥”,就能完成检测工作。

羚羊数字工匠通过学习企业不同形态的知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帮助企业建成一个持续进化的“超级知识大脑”,从而对企业的知识体系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这背后,其中一个核心支撑能力就是羚羊工业大模型的工业知识问答能力,它可以针对设备维修查询、设备故障诊断、生产质检规程、安全生产规程、工业标准知识问答等特定工业场景中种类繁杂的问题进行精准回答。

羚羊工业大模型是以国内首个万卡规模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训练的大模型——讯飞星火大模型的通用能力作为核心技术底座。今年1月,讯飞星火V3.5的语言理解、数学能力、语音交互能力已超过GPT-4Turbo,综合能力逼近GPT-4Turbo。4月26日,讯飞星火发布了支持长文本、长图文、长语音新功能,进一步强化了知识获取能力和学习能力,讯飞星火目前的长文本能力总体已达到GPT-4Turbo今年4月最新长文本版本的97%的水平。

大模型在工业场景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此,它可以贯穿企业“研产供销服管”不同环节,为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提供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犹如为企业不同岗位的人员配上一个贴身的“超级助理”。除了工业知识问答能力外,羚羊工业大模型的工业文本生成能力、工业知识问答能力、工业理解计算能力、工业代码生成能力、工业多模态能力都在不同的环节发挥作用。羚羊工业大模型最近还登上“2024工业大模型TOP20”榜单首位,该榜单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的商业期刊《互联网周刊》(CIW)联合德本咨询(DBC)、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CIS)发布。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的一个信号是,5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根据制造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挖掘典型场景。

Gartner预测,到2026年,将有超过80%的企业会使用生成式A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或模型,或在相关生产环境中部署支持生成式AI的应用程序,而现在,这个数字只有5%。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中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5200万户,同时,大模型之家发布的《AI大模型产业创新价值研究报告》预测,中国大模型产业市场规模2028年将达1179亿元,这其中“工业互联网+大模型”将重新定义制造业的“研产供销服管”各环节,深入到制造业的“毛细血管”中,为企业提供从“企业大脑”到“生产手脚”的人工智能全方位解决方案。

图文来源:科大讯飞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