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一哥”微众银行的苦恼:增速放缓、资本充足率承压

2024-05-17 09:01:00 - 界面新闻

文|达摩财经

在银行业净息差普遍收窄的大环境下,背靠腾讯这颗“大树”的微众银行也出现了业绩增速放缓的迹象。

近日,微众银行披露2023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93.61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净利润108.15亿元,同比增长21%。从业绩上看,微众银行在全国19家民营银行中依旧表现不俗,营收、净利润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2023年,除了尚未公布年报的江西裕民银行外,18家民营银行共实现净利润212.5亿元,微众银行一家的净利润贡献过半,在民营银行中一骑绝尘。

虽然微众银行的业绩在一众银行中表现仍较为突出,但随着流量效应逐渐减退,微众银行发展的脚步也逐渐放缓,业绩增速较前两年不可同日而语。

业绩增速放缓

2023年,民营银行千亿俱乐部再次迎来扩容,新网银行凭借1029.3亿元的资产规模昂首挺进,从营收、净利润的增速上看,新网银行也是头部五家民营银行中表现最优的一家。

民营银行“一哥”微众银行的苦恼:增速放缓、资本充足率承压

反观一直处于民营银行前三的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和苏商银行,三者的营收、净利润增速均明显放缓。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也均提到了消费疲软的问题,网商银行表示,2023年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消费相对疲弱,小微信贷行业不良风险压力明显上升。网商银行服务的客户都是实体经济的最小单位,在穿越经济周期过程中,面临更复杂的挑战。

微众银行则表示,疫情疤痕效应仍然存在,消费者信心仍偏弱,消费品价格上涨乏力,消费市场的回暖仍不够充分。

2021年和2022年,微众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5.8%、31%,2023年大幅下滑至11%;在净利润增速上,微众银行2021年时增速为38.9%,2023年则下滑至21%,降幅达到17.9个百分点。

微粒贷一直以来都是微众银行的拳头产品,依托微信、QQ等腾讯旗下产品的流量效应使微粒贷为微众银行贡献了过半的业绩。给微众银行真正创造收益的是来自于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的用户,截至2023年末,逾81%的客户为非白领从业人员,约85%的客户为大专或以下学历,约17%的客户为此前无人民银行信贷征信记录的“首贷户”。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国有银行纷纷出台减费让利措施,股份行向轻型银行转型,加大了零售业务的力度,不少银行推出的消费贷利率都降低至3%左右,而微粒贷的年利率(单利)仍高达10.8%,利息上并不占据优势。

民营银行“一哥”微众银行的苦恼:增速放缓、资本充足率承压

数据显示,微粒贷笔均贷款额度持续下滑,2021年其年报披露笔均贷款金额约8000元,2022年、2023年分别下滑400元、200元。

在微粒贷流量效应逐渐衰减的同时,微众银行也尝试向网商银行重点发展的个人经营贷领域进军,但业务进展并没有预想中顺利。2023年,微众银行个人经营贷款128.7亿元,同比下滑3.63%。

资本充足率承压

微众银行是典型的的轻资本运营,早期通过微粒贷联合贷款模式,以有限的资本金撬动大规模的贷款业务,不仅让自身贷款规模迅速扩大,许多合作银行的个贷业务也在其带动下增长不少。

不过有不少媒体报道称,近两年已经陆续有银行开始退出微粒贷联合贷款业务。

2023年,微众银行实现贷款平台费收入为134.14亿元,同比减少2.37%。而联合贷款手续费一般在2%-3%,取中位数2.5%来计算,实际联合贷款规模约为5365亿元,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出资,实际由微众银行的出资规模约1609亿元。而2022年同期,按此口径计算的微众银行联合贷规模约为5500亿元,可见微众银行联合贷规模在2023年有些许下降。

业内分析人士猜测,银行退出微粒贷联合贷款主要由于近两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业风险攀升已经是行业共识,在风险敞口下,合作银行的收入会大打折扣。对于资金成本本就很高的中小银行来说,对应风险成本的提高也成了退出的理由。

此外,银保监会在2021年曾明确提出,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应服务于当地客户,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监管日益严格也让不少中小银行的业务回归归属地。

在微众银行联合贷业务初期,监管关于联合贷出资比例要求还未出台,大多数合作银行和微众银行的出资比例是99%:1%。2021年12月,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中提到,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网贷款的,应严格落实出资比例区间管理要求,单笔贷款中合作方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此要求无疑也使得微众银行的资金成本增加,对资本充足率造成了不利影响,进而阶段性限制贷款规模增长。

微众银行2023年半年报,报告期末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出现了下滑,分别由2022年末的12.58%、11.55%、11.55%下滑至2023年6月末的12.24%、11.18%、11.18%。截至2023年末,其三项指标稍有恢复,分别为12.8%、11.77%、11.77%。

3月1日,微众银行变更注册资本方案获批,微众银行将募集股份6820万股,注册资本变更为39.182亿元。外界普遍认为,此举与其资本充足率下滑有关。

据了解,民营银行股东增资存在一条隐性监管规定,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30%。2022年,微众银行清空了对应比例8.33%的库存股,注册资本由42亿元缩减至38.5亿元,也使得腾讯对微众银行的持股从30%上升至32.73%。因此,本次微众银行募集股份后,不仅可以缓解资本充足率下滑的压力,同时也能降低腾讯对其的持股比例。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