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布《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2024-05-17 09:07:17 - 济南日报

转自:舜网

舜网讯5月16日上午,山东省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济宁市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山东发布《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白皮书》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3部分组成,从六个方面对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和成效进行了系统回顾和展望。

一是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基本情况。主要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野生植物、野生动物、海洋生物等保护成效。

二是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主要包括健全生物多样性政策法规制度、构建生物多样性规划计划体系、打造全民参与共建的保护格局等内容。

三是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主要包括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减污降碳提质增效等内容。

四是有序推进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主要包括强化种质资源利用、促进农林渔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强传统知识保护传承等内容。

五是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主要包括组织开展本底调查评估、不断提升执法监督能力、逐步增强智慧治理能力等内容。

六是未来展望和行动方向。提出要从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加快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主题。山东将深入贯彻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系统谋划、加力推进,进一步提高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凝聚全社会参与力量,全面保护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建设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相关链接】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基本情况

黄河三角洲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北邻渤海,东靠莱州湾,《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明确,黄河三角洲是以垦利宁海为顶点,北起徒骇河口,南至支脉沟口的扇形地带。从行政辖区来看,包括东营市河口区、垦利区、利津县和滨州市沾化区部分区域,独特的区位条件孕育了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繁衍了大量的生物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极其丰富。

湿地生态系统丰富。黄河三角洲是中国最年轻的大河三角洲,自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入渤海以来,在黄河与海洋的交互作用下,进行不断叠加的地貌演变,形成了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5个湿地类,浅海水域、淤泥质海滩、潮间盐水沼泽、河口水域、三角洲/沙洲/沙岛、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灌丛沼泽、库塘、运河或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盐田等14种湿地型的生态系统。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和维持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野生植物类型多样。黄河独特的沉积环境造就了广袤平坦、沟汊纵横的地貌条件,形成了淡水湿地—淡咸水交互区湿地—咸水湿地的完整陆海生态梯度,保留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河口湿地植物带状分布格局,同时也是野大豆、盐地碱蓬、柽柳等重要物种的天然基因库与种质资源库,拥有落叶林、灌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5个植被型组,落叶阔叶林、盐生灌丛、典型草甸、草本沼泽等9个植被型。2019—2020年,调查发现野生植物资源1145种,145科538属,发现斑纹木贼、尖头叶藜、角果碱蓬、蓝蓟、忽地笑、长筒石蒜、黄独、李梅杏等8种新记录植物。

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黄河三角洲地处暖温带和滨海地带,是鸟类南北迁飞的必经之路。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黄河三角洲重要生态空间,1632种野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其中,鸟类373种,占全国鸟类总种数的21%,拥有白鹳、丹顶鹤、白头鹤、金雕、白尾海雕、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6种,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灰鹤、白枕鹤、黑脸琵鹭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每年栖息的鸟类达数百万只。昆虫调查鉴定512种,其中99种为山东新记录。两栖动物6种。

海洋物种丰富多样。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是渤海湾和莱州湾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子系统,是渤海、黄海渔业生物的主要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自黄河决口改道入渤海以来,黄河入海径流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黄河口及邻近水域成为多种鱼类的集中分布区和经济渔场,素有“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故乡”的美誉。据统计,黄河口近海海域共发现海洋生物500余种,其中,游泳动物93种、鱼卵仔稚鱼37种、大型底栖动物175种、潮间带底栖动物52种、浮游生物180种。

来源:《黄河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