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18岁女孩摘下帽子,医生吓了一跳!最近这样的孩子明显增加……

2024-05-17 07:03:38 - 宁波晚报

转自:宁波晚报

高考、中考即将到来,很多考生和家长不可避免地会紧张焦虑。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张媛媛介绍,近期门诊中,40%左右的学生群体呈现出明显的考前焦虑情绪。

一天拔掉600根头发

高三女孩把自己“揪秃”

18岁的小茹(化名)摘下鸭舌帽时,着实吓了医生一跳,前额,头顶,后脑勺露着森森的头皮,灯光下泛着惨白。她说,头发都是被自己揪掉的。

小茹正在读高三,从高二起,做不出题目时,她就喜欢把刘海的一缕头发绕到手指上,越绕越紧,然后扯掉。不经意的那一瞬间,似乎很减压。但那时,扯头发只是她偶尔采用的减压方式。

今年3月中旬开始,班级里每天都在更新高考倒计时。小茹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受控制地要去揪头发,不揪的话,就好像不知道自己的手该往哪里放。很快,她就把自己给“揪秃”了。

小茹揪头发的行为被认为是考前过度焦虑情绪所引起的不良应对方式。张媛媛在评估后认为,小茹的焦虑水平还在可控范围内,暂时不需要药物治疗,建议以心理咨询为主。

理解、共情小茹的考前焦虑情绪,是治疗的第一步。

催眠治疗是治疗的第二步。

张媛媛和小茹有如下的对话:

“请你问问自己的内心,你真的想拔头发吗?”

“其实不想的。”

“那现在请你对自己说:‘其实我不想拔头发’。”

……

小茹领到的“家庭作业”是每天记录拔头发的根数,每拔一根都要告诉自己“我不想拔头发”。张媛媛说,这是一种在安全可控范围内的情绪剧烈冲突下的行为训练。

她还给小茹做了催眠情境下的治疗,用“播种花园的技术”来隐喻“头皮在孕育新的头发”……

另外,和家长、老师沟通,允许她上学时戴帽子,保护小茹的自尊感。

小茹填写的记录表显示,一开始,她每天要拔600多根头发。3周后的数字是一天20根,甚至某一天不再出现拔头发的行为了。

小茹表示,自己的学习状态也明显好了,能更集中注意力了。

适度焦虑有助于备考

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要引起重视

随着考试形式的改变,尤其是高考“战线”拉长,现在考前焦虑的情况没有像前几年那样集中式爆发。不过,近段时间,康宁医院门诊中考前焦虑的孩子还是有明显增加。

张媛媛认为,考前有适度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很正常,而且还有助于考生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力,以更好的状态迎考。但是,当焦虑状态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则要引起重视,及时舒缓,避免“压力山大”。

她介绍,考前焦虑通常会给考生带来情绪、认知、生理、行为等层面的影响,个体表现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考生会感到莫名烦躁,想发脾气;有的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情况;有的会有失眠、食欲下降、头疼等躯体不适;有的考生则表现为畏难退缩,不想考试,不想上学,严重的甚至有自残、自伤等行为。

家长少唠叨,少一些“鸡汤”

考生保持正常作息很重要

怎么做能更好地缓解考前焦虑,让考生轻装上阵呢?

张媛媛说,从长远看,这需要家长和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正确看待考试,更注重长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紧盯着单次的考试结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当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如何正确面对压力,化解焦虑。

目前,已经到了中高考备考的“冲刺”阶段。张媛媛建议,保持“如常感”很重要。家长的焦虑情绪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孩子的状态,加重孩子的焦虑。

考前,有三件事请家长切记不要做。

1

一是尽量不要唠叨,也少一些“心灵鸡汤”。孩子已经到最后的考前“冲刺”阶段,唠叨和鸡汤往往只会起反向作用,让孩子厌烦或焦虑。

2

二是不要训斥,不要施压。哪怕孩子状态不佳或模拟考失利,家长也不要事后批评。

3

三是不要过度追求仪式感。一些家长会在家里安排中高考倒计时,给孩子安排备考爱心餐等,这些会在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压力。

张媛媛说,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回家后能有空间释放焦虑情绪。当孩子提出需要帮助时,积极回应,给予支持和帮助。

至于考生本人,张媛媛建议在最后的备考阶段,尽量保持生活和学习的节奏感,保证有比较充足的睡眠。不要过度“开夜车”,这样会影响身心状态,反而不利于考试。如果意识到自己状态不佳时,不妨暂时放下学习,听听音乐、运动、和信任的人聊天,学习“冥想放松”等一些放松训练。这些对调整机体和情绪状态都很有帮助。

如果考生实在难以自我调节考前焦虑,请及时寻求外界帮助,包括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