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银行理财综合服务水平

2024-05-17 06:04:19 - 经济日报

近来,随着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理财意识的增强,银行理财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6.80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3.11万只,募集资金57.08万亿元。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和投资者信心的提升,预计2024年存续规模有望达到29万亿元左右。银行理财正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人民群众共享实体经济成果的重要途径。

银行理财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资管产品,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当年9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作为资管新规的配套实施细则,《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这些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国内理财市场发生了重要变化,不仅促使传统的资产管理行业全面转型升级为财富管理行业,而且标志着资产管理行业和商业银行体系的全面深度融合,资产管理逐渐从专业理财走向大众理财,商业银行也从单向的客户营销走向一站式、一体化的全周期金融服务。

未来,银行理财机构应坚持创新谋变,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具体来看,面对庞大的财富管理需求,银行理财既要符合监管要求,又要适应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特点,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银行理财机构须建立起覆盖宏观、行业等投研一体化体系,加强绝对收益和大类资产配置的投研能力,根据客户偏好做好长期与短期、收益与风险、投资与保障的平衡。进一步增强数字化的内生驱动力,积极主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精准客户画像,深度挖掘客户需求,为客户有针对性地创设理财产品。

与此同时,强化全面、独立的市场化风控体系,建立涵盖制度、产品、资产及运营层面等多层次的立体化风控体系,实现全面风险管理,守牢金融安全底线。巩固拓展能力优势,坚守投资安全底线,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以多元化资产配置提升对居民财富管理的服务能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