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 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5-17 07:09:41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农商银行  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农商银行赋能新质生产力,可以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响应,加快产品创新与服务改进。

张炜

“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经济领域最火的词。2023年12月份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作出战略政策上的安排。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今年3月份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聚焦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和绿色低碳发展,以及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外贸等领域小微企业,健全专业化服务机制。

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不仅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有利于促进金融创新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银行业在保持贷款投放稳定增长的同时,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努力做到金融供给与产业转型升级同频共振。赋能新质生产力需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发挥自身优势,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力度。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小微企业在自主创新领域的新产品研发占比达82%,技术创新占比74%,专利发明占比66%,贡献了全国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这意味着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优化中小微企业创新环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小微企业是农商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科技创新产业集聚,重点投向初创、小微、成长型科技创新企业,是农商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之一。

2023年年报显示,上海农商银行积极服务新质生产力,以“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为指引,升级“鑫动能”科创服务品牌,搭建“鑫生态”联盟,推出“五专六维”服务赋能体系,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近6900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920亿元。2023年,该行成立沪上首家总行级科技金融事业部,设立6家科技特色二级支行及2个科技专营团队,挂牌首家科创“鑫孵化”基地,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增幅29.92%、客户数增幅33.13%,落地全市首笔临港新片区新模式下员工持股贷款业务,“临港科创贷”规模突破1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户均余额进一步降低,其中,单户余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户数占比74.7%,较上年末提升2.26个百分点。

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成为近期机构调研上市农商银行的热门话题。绍兴瑞丰农商银行日前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表示,今年以来,该行紧跟政策导向,主动担当作为,聚焦科技创新这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积极探索新兴行业服务模式,围绕“提信心、提活力、稳生产、稳增长”总体目标,聚焦“专精特新”科创企业客群,锻造助推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未来,该行还将联合专业机构,全面焕新科技金融服务方案,聚焦助力创新转型、支持补链强链、财资管理、资本对接、留才引才等五大场景,配套推出10大科技系列金融产品,满足科创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多元化金融需求,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需要看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环境仍存在资金获取难的问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普遍缺少传统银行信贷所需要的抵押品、质押品,商业银行仍表现出“惜贷”的特点。不少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力度增大,但与这类企业的需求还有差距。如何更好满足普惠小微科技型企业的金融需求,是当前银行业在转型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例如,在信贷投放与企业资金需求期限的匹配、创新信用增信方式等方面有待完善与改进。

农商银行赋能新质生产力,可以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响应,加快产品创新与服务改进,设立专项金融产品,大力支持知识产权质押,同时,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改革信贷审批流程,实现精准匹配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有条件的农商银行可以尝试投贷联动模式,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全更好的金融服务。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