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向“新”力贡献“深蓝智慧”

2024-05-17 01:05:13 - 北京商报

此次论坛上,深蓝智库共发布了《旅游向“新”力》《金融向“新”力》《国际消费向“新”而行》《2024新产业人才趋势报告》四份主题报告。

其中,《旅游向“新”力》探讨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金融向“新”力》就金融自身新质生产力的升级迭代、金融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破题关键四大层面进行研究与探讨;《国际消费向“新”而行》分析了当下新消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消费产业升级,满足新消费的需求;《2024新产业人才趋势报告》则是深蓝智库携手智联招聘进行调研,分析当前技术革新和产业创新的发展现状,探讨新产业人才的供需关系和多维度的培养方式。从教育培养到高潜力行业风口,全方位展示未来产业人才图谱。

主题报告发布期间,与会嘉宾还参与了不同主题的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论道向“新”力贡献“深蓝智慧”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贾飞跃:

数据成为新的“劳动对象”

会上,贾飞跃表示,焕“新”餐饮劳动者、创“新”餐饮劳动资料、革“新”餐饮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贾飞跃介绍,在建设“高精尖”骨干队伍上,北京华天推动“领航计划”“攀峰计划”“菁英计划”三项工程,分层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在全行业率先探索启用“集体师父、集体徒弟”的现代传承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北京华天集团直属企业已拥有68位老字号师父,共收徒280余名;烹饪、服务等技能人才总量超600人,人才密度超30%。

同时,数智化应用正在助力企业精准决策。例如,AR技术实现食品安全数字化治理。北京华天投资研发“智慧食安”平台,以AR技术为引擎,围绕后厨场景,实现后厨人员行为360度无死角的智能行为分析。在提升效率上,北京华天旗下华天凯丰、庆丰包子铺等品牌先后引入了智能炒锅。

在贾飞跃看来,产业数字化不断深化,数据成为新的“劳动对象”。北京华天近些年持续着手于将数据化升级为数智化,让海量的数据,在销售预测、千人千面个性服务、智慧食安、智能成本卡、智能供应链等领域发挥作用。

论道向“新”力贡献“深蓝智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

发展科技金融要深入研究“失败”案例

金融如何支持新质生产力?杨涛认为,对“五篇大文章”进行合理定位,从而更好地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其中,数字金融是主线,科技金融是“抓手”,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是“落脚点”,绿色金融则是重要补充。

“众多金融功能与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数字化的加持,通过科技金融加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补上金融服务‘短板’,绿色金融则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力。”杨涛解释称。

围绕科技金融发展,杨涛指出,在发力过程中,针对其实践、政策支持、对外开放等方面,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杨涛进一步表示,需要厘清金融功能配置的重点,不应只着眼于融资、投资等资金匹配,或许更应该关注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金融市场基本功能的供给,以缓解科技金融服务功能失衡的矛盾,更应该明确科技金融发展最终目标的优先次序选择。

杨涛表示,在实践中,更应该深入研究科技金融领域的“失败”案例,并从中找到可以借鉴与规避的“雷区”,同时结合我国科技金融实践的“痛点”与“堵点”,构建一套适应科技规律与国情特色的科技信用评价体系。

论道向“新”力贡献“深蓝智慧”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名誉院长张辉:

中国旅游业将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作为当天的重要环节之一,张辉进行了《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消费力与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张辉表示,中国旅游业走过了开放驱动、资源驱动、投资驱动三个阶段。

张辉谈到,在开放驱动阶段,中国旅游业以入境旅游为核心。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多次发布入境旅游利好政策,解决困扰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的便利化问题,如支付便利化、网络便利化和签证便利化。

在资源驱动阶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旅游需求成为主流需求。经过十几年发展,以资源为核心的旅游空间越来越多,包括休闲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支撑了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此外,在投资驱动阶段,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旅游领域成为吸引社会投资的重要领域。下一步,存量资产盘活已经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

“接下来,中国旅游业必然会走进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疫情三年过后,包括制度等各种创新已经成为支撑中国旅游发展的主流概念,同时,该阶段也必然会推动中国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张辉表示。

论道向“新”力贡献“深蓝智慧”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

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寻找新质生产力路径

朱岩表示,随着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和普及,当下全国各地都在践行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努力寻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推进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开展人工智能+等一系列行动。

朱岩认为,发展生产力,需要用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完成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和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进而实现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其中,数字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给各行业创造新商业模式带来了很多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朱岩看来,生产要素的创新型配置因为数据要素的提出,在内容上变得更加丰富,而我们当下需要做的,就是把土地、资产、人力、数据等生产要素融合在一起综合考量,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

演讲最后,朱岩对于深蓝智库所搭建的产、学、研、媒、政交流平台给予了肯定。朱岩表示,深蓝智库将社会各界精英汇聚在一起,让大家有机会通过这个平台共同研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企业成长的经验,进而为建立世界领先的新质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现代产业体系,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贡献智慧和决策依据。

论道向“新”力贡献“深蓝智慧”

北京商报社总编辑助理齐琳:

旅游业向创造、制造、创新驱动转型

齐琳发布了深蓝智库年度调研——《旅游向“新”力》报告。齐琳介绍,一系列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产业革命正在席卷旅游业。旅游业已经从资源、人口、开放驱动,向创造、制造、创新驱动转型。齐琳指出,深蓝智库在调研了30款目前应用的主流大模型后发现:效率、风险与准确性是第一代旅游大模型的主攻方向。

齐琳表示,当前旅游业正在发生的四大转型:企业投入从人与资源向技术投入倾斜,业务重心从资源开发向内容与场景创新转型,人才需求从垂类技术型转向复合型,因为产业迭代提速,让一批非典型的旅游城市有了网红到长红的可能。

产业经历剧烈变革的过程,同样也是解决难题的过程。深蓝智库在调研中了解到,旅游企业对本轮变革的信心前所未有,投入的决心前所未有,但也期待包括新基建的公共投入、更精准的支持政策落地能够再快一些。

齐琳透露,调研中100%的旅游企业认为旅游业的新质生产力存在于新技术与新制造。并强调新质生产力之于新发展阶段的旅游业来说,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创造价值的路径。

论道向“新”力贡献“深蓝智慧”

北京商报社总编辑助理吴文治:

商业向“新”力加速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报告发布环节,吴文治发布的《国际消费向“新”而行》指出,消费中的科技化不断加强,一些新科技通过消费端直接提升居民幸福感,科技创新增强了消费高质量发展。

围绕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大背景,新技术也正在改变着工作效率。菜鸟的精准射频识别技术可以让门店的盘货时间从3天缩短至半天;海底捞了解员工业务是否熟练、岗位是否缺人,判断出关键服务环节的执行节奏,如配锅时间、上菜时间、收台时间等,一套“AI巡店”系统就可以实现。

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亦是北京商业发展的新动力。吴文治在对新质生产力的解读中表示,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改变着消费者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面对快速发展的北京商业,吴文治指出,不论是商圈建设,还是品牌发展,创新需要试验和时间。通过高科技落地、打造新场景、引入新玩法等,北京商业的活力将进一步释放。

论道向“新”力贡献“深蓝智慧”

北京商报社副总编辑韩哲:

金融促进新质生产力需做大做强直接融资

韩哲发布《金融向“新”力》报告时表示,“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具,金融本身需要成为新质生产力。数字化和智能化,螺旋盘绕,构成金融新质生产力的DNA。从智能客服、智能投顾到智能风控、智能交易,不断演化和进化,或快或慢,重塑着金融机构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并将能量传递给它所服务的产业”。

与此同时,金融要助力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都离不开金融支持。

在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两者的“磨合”仍面临着诸多挑战。科技是新质生产力之所以“新质”的关键因素,但对于如何将金融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到科技创新和科技企业,《金融向“新”力》报告指出,仍存在着审慎风险防控、高效价值产出、有限投入之间如何平衡这三大难点。

《金融向“新”力》报告认为,我国当前以银行为核心、以间接融资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市场,鼓励风险投资和风险缓释的机制不足,这使得科技金融迎难而上、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面临掣肘。而以PE/VC为代表的股权融资虽然更加契合科创企业特征,但发展并不及预期。

论道向“新”力贡献“深蓝智慧”

北京商报社教育频道主编程铭劼:

更多大学生看好制造业新能源等成高潜力选择

5月16日,在2024深蓝媒体智库年度论坛——“AI视角下的教育创新”平行论坛上,北京商报深蓝智库联合智联招聘共同发布《2024新产业人才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三年,期望在制造业发展的大学生比重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能源等行业成高潜力选择。

其中,2024年汽车/生产/加工/制造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占比8.2%,高于2023年的8.1%和2022年的6.1%。在我国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开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期望进入制造业发展,对高端制造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更是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期望在制造业求职的大学生中,有42%的毕业生对高端制造业更有意向。

北京商报记者刘卓澜王思琦吴其芸程铭劼牛清妍李海媛廖蒙郭缤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