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㉚ | 西藏纳木错

2024-01-17 18:34:02 - 生态环境部

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㉚ | 西藏纳木错

纳木错位于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市班戈县。流域面积近109万公顷,是我国第三大内陆咸水湖,平均海拔4718米。纳木错具有完整而特殊的生态系统和地质构造,特殊的地貌类型,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物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突出问题

Part.01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湖区各种人为活动强度逐渐加大,流域生态系统保护正面临着生物多样性降低、草原退化等挑战。 

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㉚ | 西藏纳木错

主要做法

Part.02

为有效保护纳木错水生态环境质量,当地积极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保障。组建纳木错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当雄管理局、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明确管理职责。加强项目组织管理,成立当雄县纳木错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管理委员会,对全县纳木错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统一安排和部署。建立资源保护体系,加强对纳木错水域及岸线的保护与管理。

保护与修复并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消除隐患,减少核心区人类活动。将纳木错核心区内的107户商户、31户牧户、45个临时摊位搬迁至纳木湖乡政府附近,减轻人类活动对湖面核心区环境的影响。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积极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流域污染综合防治等项目,涉及退化土地生态修复试点、尼亚曲渔类洄游场所生态修复、尼亚曲水土流失治理、纳木湖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清洁能源推广等项目,共计投入资金3104.62万元,改善了环境质量,降低了环境风险。加强河湖岸线保护,制定纳木错河湖岸线保护规划,开展清水岸线建设,禁止河湖采砂、违建等活动。开展植物资源保护,制定合理的放牧制度,转变传统放牧方式,规范采药行为,杜绝乱挖乱采药材,减少生物质能的消耗。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国际交流,保护纳木错地区野生动物。开展草畜平衡工作,进一步缓解草畜矛盾,逐步恢复纳木错自然保护区内草原生态平衡。

推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开展旅游沿线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旅游沿线和景区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加强纳木错流域湿地、草场管理,积极动员草原监督员、环境监督员等增加巡逻次数,及时纠正游客及群众进入湿地践踏草坪的行为。

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㉚ | 西藏纳木错

尼亚曲鱼类洄游通道修复后

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㉚ | 西藏纳木错

尼亚曲鱼类洄游通道修复前

治理成效

Part.03

纳木错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湖面面积从1963.28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38平方公里,水量从816.85亿立方米增加到863.77亿立方米。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生态系统结构逐步完善。通过科学地调整纳木错自然保护区的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2019年以来,纳木错旅游超200.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体收入2.47亿元,促进增收2633.41万元,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促进了流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㉚ | 西藏纳木错

草畜平衡后

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㉚ | 西藏纳木错

草畜平衡前

经验启示

Part.04

纳木错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保护与修复并举,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可为高原湖泊保护提供借鉴。

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㉚ | 西藏纳木错

西藏纳木错

END

资料来源|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