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经济萎靡多年、军事冲突绵延,乌克兰求解高中生锐减之困

2024-01-26 07:12:04 - 澎湃新闻

据海外网援引今日俄罗斯报道,当地时间1月15日,乌克兰教育部副部长米哈伊尔·文尼茨基表示,由于高中毕业生人数减少,乌克兰需要削减大学数量。据乌克兰教育部预计,到2033年,高中毕业生人数将降至30万人。

高中毕业生锐减的背后,是乌克兰近几十年来的人口困境。在三十余年的独立发展过程中,低生育率和高移民倾向使得乌克兰人口问题日益凸显,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使得这一问题雪上加霜。

乌克兰独立智库“乌克兰未来研究所”去年6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不考虑战场伤亡的情况下,截至2023年5月,乌克兰常住人口为2900万,仅略高于1991年宣布独立时人口的一半。彼时,乌克兰的人口数约为5200万。

观察|经济萎靡多年、军事冲突绵延,乌克兰求解高中生锐减之困

教育之殇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智库在2023年4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1991年乌克兰宣布独立时,继承了苏联的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在内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ST&I),这一系统主要用于支持苏联的军事工业综合体和太空探索等,比如研发出红旗34型坦克的乌克兰著名大学哈尔科夫理工学院,就是苏联和乌克兰培养科技和军工人才的摇篮。

在独立的30余年中,乌克兰经历了多年政治局势和经济形势的动荡后,在逐步稳定之后开始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改革。在此期间,公立大学数量有所增加,私立大学开始出现,入学率逐步上升。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1980年至2010年,乌克兰1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了近三倍。2000-2009年,乌克兰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增加了185%。2010年,乌克兰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超过英国和德国等其他高收入国家。截至2017/18学年,乌克兰高等教育覆盖率高达82%。

目前,乌克兰共有6所大学进入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0名,包括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建于1805年)、哈尔科夫国立技术大学(建于1885年)、基辅国立大学(建于1834年)、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原基辅理工学院,建于1898年)、利沃夫国立理工大学(建于1816年)、苏梅国立大学(建于1948年,建立在苏梅机械制造厂培训中心的基础上)。

在新冠疫情及俄乌冲突前,教育质量较高、学费相对较低的乌克兰大学一度吸引了许多外国留学生赴乌留学。据乌克兰教育部数据,2019年,在乌注册的国际学生人数为80470人,较2011年增加了近50%。据乌媒统计,在乌克兰,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专业是医学专业,这一大类专业为乌克兰吸引了近45%的外国留学生。在乌克兰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大学前十名中,有八所均为医学院校。紧随其后的是经济类专业与建筑工程类专业。

《外交学者》杂志就曾指出,三十多年来,由于提供学费低廉、质量较高的教育,乌克兰一直是印度人学习医学专业的热门目的地。以六年制的内科医学学士课程为例,乌克兰学费约为35000美元,而在印度,同样的课程至少要花费四倍的费用,且要经过极为严格的入学考试。另据乌媒报道,医学专业国际学生在乌克兰完成学习计划后,将有机会在欧洲获得永久居留权。

然而,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教育设施受损和毁坏,多所学校遭袭,包括哈尔科夫理工学院的物理技术系(PhysicsandTechnologyDepartment)大楼就遭到严重破坏。战争影响下,大批国际学生也离开乌克兰,此外,数千名学者和超过22000名教师也离开乌克兰寻求庇护。乌克兰教育部副部长米哈伊尔·文尼茨基2023年10月曾表示,乌克兰高等教育系统正面临巨大的财政问题,国家高等教育经费也在2023年削减40%,这使得许多乌克兰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生存困境。

与此同时,乌克兰本国人口危机的恶化也为乌克兰高等教育体系带来了挑战。文尼茨基今年1月15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乌克兰高中毕业生人数已自2008年64万人跌至2023年的36万人。乌克兰教育部预计,在不考虑移民的情况下,乌克兰2033年的高中毕业生人数将下滑至30万人。鉴于此,乌计划对现有的170所州立大学、40所市立大学和约100所私立大学进行整合,最终仅保留约100所大学。

据乌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8年,乌克兰约有350所大学,平均每所院校有6700名学生。到了2021年,乌大学总数降至约300所,平均每所院校只有3400名学生。

“高中毕业生人数不断减少,人口结构日益恶化,这一事实无法回避。而这种趋势早在全面战争爆发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利索维说道。

观察|经济萎靡多年、军事冲突绵延,乌克兰求解高中生锐减之困

人口之困

乌克兰的人口困境有其独特的原因,自独立之初便已显现。当时,乌克兰政局持续动荡,经济状况一落千丈,恶性通货膨胀、巨额赤字、影子经济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乌克兰。根据乌官方数据,乌克兰国内生产总值在1991年后的近十年中持续萎缩,至1994年已下降了近一半,直至2000年方才恢复增长。

来自乌克兰央行的经济学家奥列克桑德尔·日卢德曾在其2015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独立后,乌克兰始终饱受高通胀影响。1993年,乌克兰通胀率甚至一度超过10000%。另据当年的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在艰难的经济形势下,乌克兰民众的预期寿命一度由独立之初的69.3岁跌至1995年66.7岁的低值。

难以在国内谋求生计的人们开始前往其他国家寻求机遇,而这样的劳动力迁移经常最终发展成为永久性移民。由此,乌克兰在独立之后便出现了“移民潮”。

由于移民政策相对宽松、地理位置接近等原因,独联体国家成为了乌克兰移民最初的首选目的地。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数据显示,苏联解体初期,近85%的乌克兰人移民至其他独联体国家,而其中65%的人(超300万人)移民至俄罗斯。

随后,随着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日益恶化、乌克兰愈发坚定地走上亲西方道路,加之2017年后欧盟开始对乌克兰公民实施免签制度,欧美国家也逐渐成为了乌克兰移民的目的地。据联合国数据,这一年,独联体国家的乌克兰移民人数从1991年的460万降至410万;而美国、西欧、中欧等地区的乌克兰移民人数则自1991年的70万人增至250万,占乌克兰总移民人数的38%。《2022全球移民报告》数据显示,至2020年,乌克兰已成为世界第八大移民原籍国,共有610万移民生活在国外。

经济下滑、移民人数增加的同时,乌克兰生育率开始连年下滑,“一孩家庭”逐渐成为了乌克兰的常态。2001年后,乌克兰的生育率在连续近十年下降后随经济回暖而有所回升。然而,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再次给生育率带来了重创。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近年来乌克兰生育率自2014年的1.5持续下滑。至2021年,乌克兰以1.2的生育率成为了欧洲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人口学教授佩雷利·哈里斯(BriennaPerelli-Harris)在研究克里米亚危机的影响后表示,暴力冲突和安全感缺失是乌克兰生育率的重要威胁。此外,日益增长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公用事业价格和家庭开支的增长、养育孩子成本上升也是乌克兰家庭的主要担忧点。

在乌克兰人口不断减少的大背景下,俄乌冲突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前线伤亡人数的不断增加、“移民潮”的再次爆发使得乌克兰人口问题日益严峻。

2023年底,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自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乌军已有38万多人伤亡。而乌克兰前总检察长、前内务部部长尤里·卢岑科(YuriyLutsenko)不久前在油管频道“直击”节目中表示,自俄乌冲突爆发至今,乌克兰武装部队已有50万人阵亡和重伤。

另据联合国难民署2023年12月底发布的最新数据,目前有超过630万乌克兰难民分散在世界各地,其中一半以上是女性,三分之一是未成年人。

复苏难题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乌克兰需要更多离开乌克兰的人回到祖国:“我们看到,有些人违反乌克兰规定出国。这些人如果到了动员年龄,就应该在乌克兰帮助乌克兰……即使你不在前线,但你在工作和纳税,那么这也是在做出贡献、在保卫国家,这是我们所急需的。”

作为未来重建和发展国家的基础,乌克兰急需充足的人口。然而,劳动力短缺可能成为乌克兰战后重建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估计,到2052年,乌克兰可能会失去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即使在较为乐观的情况下,乌克兰人口也会下降21%。

据乌克兰方面提供的数据,2022年乌经济萎缩了近三分之一。如今,尽管乌克兰的经济总量仍大大低于战前水平,但据世界银行2023年11月预测,乌克兰当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在3.5%左右,其动力来自于民众逐渐适应战时状态后国内支出的回升,以及持续流入的外国资金援助。此外,军事支出的大幅增长也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因素之一。

泽连斯基日前也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乌克兰经济在2023年实现了5%的增长。他特别指出,乌方在黑海粮食协议到期后建立起了一条黑海运输走廊,这使得乌克兰粮食和其他货物的出口能力得到恢复。在与商界代表会面时,泽连斯基还邀请全球企业在乌投资、参与到乌克兰重建进程之中。

但经济学家分析认为,乌克兰的经济要恢复到战前水平还需要很多年,而在战争仍持续的当下,相关预测必然存在不确定性。乌克兰目前仍面临巨大的挑战,遭炮火重创的城市重建将耗资巨大,政府财政赤字将随着战争的持续而不断膨胀。

2024年,乌克兰国家预算支出将超过900亿美元,被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议员热列兹尼亚克称为“乌克兰史上开支最大的预算”,其中半数以上(约460亿美元)将用于国防。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此前曾表示,乌克兰已将从公民和企业征收的税款百分之百用于军事需要,约420亿美元、占预算总支出近一半的赤字则将需要盟国提供支持。在此情况下,西方当前援乌力度减小无疑为乌克兰经济前景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2023年底曾表示,乌克兰经济发出警告,如美欧继续在向乌克兰提供援助上拖延下去,乌克兰可能被迫重新采取冲突初期大量印钞等破坏经济稳定的政策。

重返乌克兰?

对于是否会在战后回到乌克兰,许多目前身在海外的乌克兰人抱有相当矛盾的态度。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最新数据,占战前人口近15%、超过600万乌克兰人目前仍滞留在国外,其中近四分之一的人不确定战争结束后是否会回国。

19岁的德米特罗目前身在斯洛伐克。他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我现在还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在战后选择回国……也许我可以在这里生活得更好,因为我能听懂斯洛伐克语,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斯洛伐克语。我觉得住在这里也许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市场与社会研究公司“FactumGroup”2023年7-8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的成年乌克兰难民在国外找到了工作,大约一半的学龄儿童已经在外国学校进行学习。随着乌克兰人逐步适应并融入所在国家,其归国意愿可能降低。柏林国家难民事务办公室法律事务负责人胡默尔(WolfgangHummel)预测,在目前身在德国的乌克兰难民中,至少有半数会在战后留在德国。

对于身在他乡的乌克兰人而言,国家能否恢复稳定、实现经济发展,是其考虑是否归国时的重要因素之一。联合国难民署去年7月的一项调查显示,18%的受访者希望在未来三个月内返回乌克兰,62%的受访者则希望在有安全和稳定条件时再返回乌克兰,其余20%则倾向于不返回。其中,安全、住房供应、工作机会等是乌克兰难民的主要关注点。

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oodrowWilsonInternationalCenterforScholars)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俄乌冲突爆发后的前两周,约有20万乌克兰男性为参加战斗或参与人道主义援助从发达国家返回乌克兰。在乐观情况下,有一半离开乌克兰的民众将在战后回国。然而,如若乌经济战后复苏缓慢、就业机会不足,那么当前男方在乌、女方与孩子在国外的家庭可能会选择在国外团聚。这也意味着,乌克兰可能会再失去100万到150万年轻且受过教育的男性。

此外,什梅加尔12月底曾提交一份新征兵法草案,不仅将征兵的年龄下限从27岁降至25岁,还要求对无视征召者判处监禁。尽管这一草案最终被乌克兰最高拉达驳回,但乌政府加大对逃避征兵者惩罚力度的态度也令许多在海外的乌克兰民众对回国后的命运产生担忧。

24岁的阿廖沙在战前便已前往波兰。俄乌冲突爆发后,他没有回到乌克兰。他向澎湃新闻表示,即便战争结束,自己也不会再选择回国,因为他担忧自己会因没有回到乌克兰参加战斗“受到普通人和政府的审判”。

“如果回去,我会因为之前没有回到乌克兰而被直接送去前线或者被送去监狱。在他们眼里,我是一个叛徒。所以我正在努力学习英语,这样我就可以重新开始我的生活。”

然而,阿廖沙的家人现在仍在乌克兰。尽管他们几个月前曾来波兰探望阿廖沙,但并不希望来波兰长居。“移民到另一个国家很难,在海外工作也很难。”阿廖沙说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