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谈规划 | 陕西省咸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多规合一”护航古都新发展

2024-05-16 17:21:18 - 媒体滚动

编者按

当前,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复在即,详细规划编制在地方上全面推进。《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市长谈规划”栏目,请各市(地、州、盟)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相关部署,立足地方实际谈国土空间规划落地。

“多规合一”护航古都新发展

冷劲松

陕西省咸阳市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下辖2区2市9县,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咸阳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中,以“多规合一”促进城市功能聚焦、要素集成、优势叠加,推动城市在有机更新中实现传承与嬗变的统一。

优化空间格局,融入西安都市圈发展

咸阳主城区东南接西安市,两市中心城区仅相距25公里。《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将咸阳主城区同西安中心城区一道,纳入都市圈核心区范围,提出“推进都市圈核心区率先实现同城化,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因此,咸阳将推进一体化作为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抓手。

——规划编制贯通。咸阳与西安共同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负责。其中,咸阳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从源头上锚定一体化方向不偏移,推动实现两市设计单位相同,启动时间相近,对接机制相通,规范体系相接。

——规划内容衔接。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咸阳专门设置“区域协同与西安—咸阳一体化”章节,推动两市从整体布局、空间管控、交通线网、市政设施、文遗保护等方面做到内容衔接,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

——规划落实筑基。立足西安都市圈核心区定位和标准,咸阳强化规划引领,以交通“线网联通”促进城市“点面提升”;明确城市“东接、西融、南优、北连、中疏”发展思路,以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为契机,成立咸阳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设立城市发展基金,优先实施“四大门”片区改造工程,重点保障地铁1号线三期等引领性项目,促进规划蓝图变现实,夯实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绵延历史文脉,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作用

历史上的咸阳,因秦王朝建都而闻名,也是周、汉、唐等12个朝代的京畿重地,区域内重要遗址数量大、种类多、等级高。城市内部集中分布着已有650多年历史的明清老城,包含文庙、凤凰台、安国寺等在内的众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拥有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街区。

咸阳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立足保护为主,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全市大力推进国土空间和文化遗产空间相衔接,增划“一线一区”,即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的基础上,增划历史文化保护线一条叠加控制线;在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和乡村发展区5个基本分区之上,增划遗址保护区一个叠加分区。全市各类历史文化保护线、遗址保护区分别占国土面积的3.68%、1.8%。基于咸阳城市建成区与遗址文化区相互渗透,大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又多与村庄农田相互叠合的实际,咸阳统筹未探明地下遗存保护,将遗址保护区分为以秦咸阳城为代表的单一遗址类、以汉唐帝陵为代表的复合遗址类、以郑国渠和秦直道为代表的线性遗址类3类,再细分划定刚性保护区、严格控制区、弹性协调区3个分区,实施科学精细管控。

为更好地保护利用老城、延续城市文脉,咸阳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坚决防止大拆大建、加强古迹遗迹保护的基础上,实施“老城复兴”计划,围绕明清老城周边布局建设了古香古色的古渡廊桥、统一广场,恢复重建千年名楼清渭楼、钟楼,高标准规划建设咸阳博物馆新馆,彰显大秦古都的风韵;在明清老城内部启动中山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工程,以老街道为骨架,以历史遗址和建筑为节点,开发非遗文化展示片区,打造独属咸阳的文化标识。

推动有机更新,创造优良城市人居环境

咸阳认真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中心任务,突出做好工业老城活力焕发、生态新城魅力彰显两篇大文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咸阳是国家布局的重要工业基地,曾有纺织城、电子城等美誉。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老厂区失去了昔日功能,但仍占据着城市黄金地段,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薄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咸阳及时启动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对2466亩退城企业生产厂区用地进行统筹,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彩虹开放式公园商业街区、国棉一厂旧址工业遗存文化街区等项目在腾退空间应运而生。厂区生活区借力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也一应俱全,焕发出新活力。

渭河穿城而过,又有五陵塬帝陵带这样大片生态涵养空间,咸阳倍加珍惜这一独特生态优势,将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融入规划建设中,从传统的“城市中建公园”转变为“公园中建城市”。全市统筹渭河保护利用,将城区段渭河河堤外200米划为渭河生态控制带,系统推进疏堵保畅、生态治理、景观提升相关工程建设。咸阳还抓住第十四届全运会举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等机遇,接续打造2.36公里的亲水步道、3万平方米的渭水沙滩,在城市中心串起近20公里长的渭河水生态带,绘制出一幅“望塬拥水、城景相融”的城市空间。

(作者系陕西省咸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