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让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2024-05-16 10:20:33 - 福建东南网

转自:宁德文明网

2019年10月,蕉城区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截至目前,活跃在辖区各单位和实践所(站)的志愿服务队伍已有940多支,注册志愿者9.7万多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6100多场,受众人数46.21万多人。

近年来,蕉城区以“立足新时代,服务千万家”为主旨,围绕“建立三级组织架构、打造七大服务平台、组建一支实践队伍”的“371”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出一条契合基层实际、适合群众需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路,创造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蕉城模式”。

深化平台建设区镇村三级全覆盖

4月24日,蕉城区三都镇白基湾海上社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养殖户,养殖专家正给养殖户指导规范用药、科学养殖等综合种养技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是我们养殖户的‘科技大学’”。来学习的养殖户交口称赞。

据了解,白基湾海上社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涉及4个渔排房,占地约4000平方米,融合了党群服务中心、诉求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设施技术服务站、绿色养殖服务站、5G+三都海上巡回法庭等,实现了“一站多用”格局。

蕉城:让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目前,白基湾海上社区形成了“海上蓝”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海上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海上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海上调解志愿服务队、海上环卫志愿服务队、海上科普志愿服务队等6支志愿服务队,在册志愿者230人,贴近渔民需求,解决渔业问题,提升了海岛渔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白基湾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服务模式,只是蕉城区充分发挥矩阵力量,有效整合盘活资源,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与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共建共融的一个缩影。

据蕉城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蕉城区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以来,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兼志愿服务总队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理论宣讲等7大服务平台,按照有场所、有制度、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的“五有”标准,挂牌成立1个区实践中心、16个乡镇(街道)实践所和316个村(社区)实践站,设立10个区级实践点和200多个村(社区)实践点,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文明实践矩阵,实现了区镇村三级文明实践网络全覆盖。

蕉城:让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学理论、看展演、享服务……”一个个实践所(站)的建立,用“小故事”讲述着“大道理”,用“土办法”传播出“新思想”,用“金点子”助推了“新发展”。一个个实践所(站)也就成了当地市民群众的“精神加油站”。

聚焦群众需求志愿服务全方位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蕉城区赤溪镇江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样的“田间课堂”让基层宣传更接地气,更适合群众需求。

街心广场、休闲长廊、村居会场、民间宗祠和学校讲堂……蕉城因地制宜,让宣讲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把办好活动作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主要载体和有力抓手。用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与群众身边的变化、群众关切的利益、群众熟悉的典故等结合起来,以蕉城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禅文化等本土文化文艺宣传载体,使党的创新理论鲜活化、具体化。2023年共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宣讲活动1300余场,普及群众17多万人次。

走进蕉南街道万达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员和志愿者忙于为商店管理员办理证件,为过往消费者解读政策、消费维权等各类服务。

蕉城:让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万达社区位于市中心的商贸核心区域,为了建设美好万达商圈,聚焦群众需求,依托万达广场商业综合体,融合先锋广场及周边区域,打造了城市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广场,培育了“创城公益联盟进社区”“调解亲·暖民心—社区便民调解”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项目、队伍,组建13个部门和群团组织志愿服务小组、8个社会组织服务队,常态化开展20多个志愿服务项目。

“大爷,这箱牛奶给您放桌子上了,要记得喝。”“奶奶您坐好,我给您测下血压。”蕉城区蕉南街道芦坪社区还通过开展红色志愿服务、提供“吃、住、行、娱、服”一站式助老服务、创新“好厝边”线上服务,解决居民群众“家门口”急难愁盼问题。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蕉城还在文明实践中积极创新。通过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站和微信小程序,搭建“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平台接单、志愿者服务”的供需模式,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小程序试运行以来,发布志愿服务项目32个,开展志愿活动1630多场,完成点单派单660多次,参与志愿者达12.15万多人。

一单单特色志愿服务按下了群众幸福生活“快捷键”,搭建了党群干群“连心桥”。群众心里想着啥,文明实践就干啥。蕉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主动延伸服务“触角”,推动工作不断突破提升。

激发内生动力品牌创新全突破

近日,在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身着畲族服饰的“畲歌畲语”理论宣讲轻骑兵队伍以极具畲族风情特色的歌言向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歌声婉转动听,吸引村民纷纷驻足围观。

“畲歌畲语”宣讲员告诉记者,为了把党的声音唱进千家万户,小分队成员通过改编畲族歌谣为畲族群众搭建起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新途径,让理论宣讲更有新意,更受欢迎。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一个个像“畲歌畲语”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宁川大地上蓬勃开展——

“在食堂吃饭方便多了,每天菜都不一样,有荤有素,真好!”近日,在虎贝镇旧厝村“互助孝老食堂”里,一道道可口诱人、营养均衡的饭菜,让老人们笑开了颜。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农村中青年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农村“留守”老人逐年增多,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而其中“吃饭难”问题,则是其中最大“痛点”所在。为此,蕉城区建设“互助孝老食堂”,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资源整合与运作,为农村老年群体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幸福感,创建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幸福密码。

蕉城:让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蕉城不仅有“互助孝老食堂”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吃饭难题,还有“四进五式六讲”活动把新思想讲出“新畲味”,特色品牌服务让霍童古镇飘起“志愿红”,建设“慈善爱心屋”践行“文明最美,为善最乐”的理念,金溪社区“三个6”工作法、九都镇“五心一平台”……这些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都是蕉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的生动缩影。

蕉城区聚焦理论宣讲工作积极探索,坚持完善宣讲机制、锻造宣讲队伍、夯实宣讲平台,持续提升宣讲效应,着力打造宣讲品牌。从机关党员、志愿者、医生、教师等不同职业和群体中选拔有理论基础和宣讲能力的同志组建了“蕉城红”“海上蓝”“白衣天使”“立德树人”等21支区级理论宣讲轻骑兵小分队,开展分众化、对象化的宣讲活动。将理论宣讲与文艺表演、阵地宣讲与流动宣讲、扶智宣讲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培育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卓有成效,使全区理论宣讲工作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据了解,蕉城“四个上门”法、“四进五式六讲”大众讲坛入选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工作案例;“畲歌畲语”理论宣讲轻骑兵宣讲团于2022年获评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称号;“琴系远山”乡村口琴教育工程等15个项目推荐参加2023年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宁德市第四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为蕉城区文明实践工作增色添彩。

蓝图已绘制,奋进正当时。在志愿者的示范引领下,蕉城不管是有名的老志愿者,还是无名的新志愿者,掀起了一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亮点纷呈。(宁德文明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