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杀or被反杀:无人机成为俄乌大战奇兵
俄乌无人机对抗的烈度之强与技战术演进之快,超乎外界想象。近日,俄媒通过对一名俄军女飞手的采访,为人们展示了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局部战争中,无人机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现代军事科技和战略战术的发展方向。
叙利亚战场“启蒙课”
虽然近两年俄军才开始大规模运用无人机作战,但实际上,早在2015年介入叙利亚战事之初,俄军就注意到各方都热衷于使用无人机执行侦察和攻击任务。再后来,连驻叙俄军主力所在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也屡遭敌方无人机侵扰,蒙受了一定损失。
吃一堑长一智,俄军总结经验教训,逐渐摸索出一套针对此类“低慢小”目标的反无人机战术,并取得不错战果。
2018年1月6日晨,驻叙俄军侦测发现13架无人机来袭,遂采取火力拦阻与地面干扰的双重手段,用“铠甲”-S1近程防空系统击毁7架无人机,其余6架则被干扰装置“欺骗”后迫降或坠毁。
这一战例颇为经典,因为它代表了反无人机领域的2大流派:使用高射炮、防空导弹、激光武器等物理动能攻击的硬杀伤,以及运用电磁技术实施干扰、操控的软杀伤。
不过,俄军在叙利亚碰上的无人机威胁,远不及今天这样严峻和复杂。绵延超过2000公里的战线上,成千上万架俄乌无人机昼夜出动,你来我往,攻防不断。
而随着俄乌之间的无人机大战愈发白热化,矛与盾都在战火洗礼中快速迭代、强化,一些过去意想不到的新战术由此应运而生。
无人机也能“抓”战车
据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网站5月7日报道,一名代号“无线电女兵”的俄军无人机女飞手及其搭档,因功勋卓著被授予俄最高国家荣誉之一的勇气勋章。
查看此前外媒报道,“无线电女兵”和搭档应该是隶属于俄“南部”集群的FPV(第一视角无人机)小组成员。
据路透社介绍,在俄乌冲突中异军突起的FPV,原本设计用于竞技赛,因其具备小巧、廉价和超强机动性等优点,很快得到俄乌两军青睐,通过加装弹药将之改造为沙场利器。
一架军用FPV成本不到500美元,任何地点都可起降,航程5至20千米。作战时通常两人编组,飞手操控无人机,另一名士兵则手持平板电脑,负责地图导航。
进入作战区域后,从敌方人员到重型装备,都可能成为FPV的攻击目标。别看坦克皮糙肉厚,其那些脆弱的部位,比如打开的舱门、防护较差的发动机、暴露在外的弹药,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无孔不入的FPV背刺。
以“无线电女兵”和搭档为例,3月下旬,他们在参与阿夫杰耶夫卡战斗期间,不仅配合己方突击队攻占敌严密设防阵地,还利用FPV打坏一辆德制“黄鼠狼”步战车的燃油泵和散热器,令其丧失行动能力,迫使乘员弃车逃离。
前线俄军经过简单修复后,重启了步战车,并在夜幕掩护下将这一珍贵的战利品安全驶入己方控制区。
红场阅兵前夕,包括这辆“黄鼠狼”在内,30多件来自美、英、德等国的重型武器被运抵位于莫斯科的胜利公园供民众参观。“无线电女兵”和搭档也获准休假,来到现场亲手摸一摸这头被他们捕获的钢铁巨兽。
猎人反成被狩猎目标
接受俄媒采访时,“无线电女兵”坦言,飞手的工作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安全、惬意,“只要舒服地坐在离接触线10千米的地方,一边喝着热咖啡,一边摆弄遥控器。”
恰恰相反,像她与搭档这样作战高效的FPV小组,早就上了对手的黑名单。正如反狙击、反潜最有效的武器之一是己方神枪手和潜艇,反无人机的“终极手段”莫过于直接干掉对方飞手。
“无线电女兵”也证实了这一点,“有人愿意付钱要我们的命……对方的自杀式无人机、火炮都能打到我们,更不用说‘海马斯’火箭炮了,他们不会手下留情。”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披露,一名代号“摩西”的俄军王牌飞手与战友曾在几个月里,操控FPV炸伤、击沉31艘试图强渡第聂伯河的乌军补给艇,他们因此成为对方的“眼中钉肉中刺”。1月下旬,“摩西”团队藏身的建筑物被乌军无人机小组追踪发现,进而遭对方FPV反杀。
还有一则战例发生在2023年11月,据《福布斯》杂志介绍,当时乌军黑客侵入俄军无人机的信号源后,将该信号转发给了己方无人机小组,后者使用三角测量法很快找到隐蔽的俄军无人机基地,随即召唤、指引炮火攻击。
从深入对手境内近900千米到近距厮杀,从专打军用目标到无差别攻击,俄乌无人机大战的广度与烈度有增无减。
据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网站报道,短短2年时间,乌克兰本土无人机厂商从7家猛增至超过80家,计划2024年制造100万架FPV。俄军也组建起庞大的无人机部队,还在莫斯科以东约800千米的鞑靼斯坦新建一座无人机工厂,预计可生产6000架航程近2000千米、能搭载45千克炸弹的中型无人机。
而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无人机也许真的会改写21世纪的战争模式。
编辑:赵晓倩
责编:宋方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