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也有爱!奉贤区中医医院开设区内首个助聋门诊

2024-05-15 17:01:23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据中国残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已达8500万,其中2000万左右为听障人士。而在奉贤就医的听障人群里,记者了解到,少部分有家人陪同在旁“翻译”,更多依靠纸笔与医生交流,但很多表述依然十分困难。“无法讲清病情,而诊室外的病人焦急等待的目光”,都让听障人群就医时倍感压力。

在今年的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奉贤区中医医院就与奉贤区残联及区聋人协会牵手合作,开设出全区首个助聋门诊,现场有专业的手语翻译志愿者提供导诊服务,为奉贤区这些听障患者提供更好地就医体验。

无声也有爱!奉贤区中医医院开设区内首个助聋门诊

5月14日是奉贤区中医医院助聋门诊的开设首日。早上8点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门诊2楼的助聋门诊诊室外的走廊里就站满了有需求的听障患者。他们互相打着手语,有序等待就诊。

无声也有爱!奉贤区中医医院开设区内首个助聋门诊

“有什么不舒服吗?”“她说晚上睡觉一直醒,一直要去厕所,晚上尿频,早上是好的。”医生的询问,不再是无声回应。手语志愿者在一旁如同声翻译般,听障患者显得高兴且激动,将自己哪里不舒服倾盖而出。一边听着翻译,医生的问诊效率也显著提高。开诊不到1小时,当天坐诊的内科主治医师王震贤就看了超10位患者。过去,王震贤并非没有遇到过听障患者。由于沟通障碍,她只能选择手写沟通,但书写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还耗时久。“问起来也不够详细,他没办法表达,有时候可能很急但说不出来,但是手写的话,很多具体的东西也不能表达清楚,经常会有误差。”王震贤坦言,如今有了手语翻译志愿者的导诊,她在遇到特殊患者时也轻松不少:“那个志愿者对于一些医学的翻译我感觉是很专业的,所以我一边问她一边打手语和患者沟通再反馈给我,就诊效率大大提升。”

无声也有爱!奉贤区中医医院开设区内首个助聋门诊

医生的烦恼也正是听障患者就诊时的难处。记者在与这些听障患者沟通时,手语翻译志愿者陈伊佳告诉记者,对他们来说,难以跨越的沟通障碍,让不少中老年听障患者更惧怕就医,小病经常拖着拖到大病,长时间的书写沟通,也经常以失败、误解等结束就诊。

无声也有爱!奉贤区中医医院开设区内首个助聋门诊

一位听障患者称自己以前是通过写字看病,但发现当中有误解,回家以后发现这个病也没有看好,后面再要看就比较麻烦。“而且因为工作很忙,一直写啊写啊可能也会很着急,如果手语翻译清楚的话就很顺利,而且医生说的细节部分也会和他们说到。”他还告诉记者,自己之前有去过市区的医院,有专门的手语翻译帮聋人看病,但因为距离太远了,实在是不方便。

无声也有爱!奉贤区中医医院开设区内首个助聋门诊

“年轻的时候身体好,不觉得需要看病,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了,看病的需求就会比较多。”还有一位听障患者直言,因为交流障碍,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她就宁愿忍着也不愿意去看病,虽然有时候可以找自己的孩子、亲戚陪同当翻译,但大家不是每次都有空,也不能一直陪着。现在这里有这个助聋门诊了,她就很开心,所以特地过来看病。

陈伊佳告诉记者,到医院看病需求手语翻译的以年长的患者为主,基本在40岁朝上。而这些听障患者,往往很多已有病痛长达2到3年的状况,因为沟通不便就一直忍着没看。陈伊佳从这部分患者处得到的反馈是:如今,家门口终于有助聋门诊,听障患者都很高兴,也更有看病的意愿了。

无声也有爱!奉贤区中医医院开设区内首个助聋门诊

此外,记者也在现场发现,除了内科,现场不少患者还想要看皮肤科、外科等等,都在等待手语志愿者的帮助。

据院方介绍,目前助聋门诊一月开设一次,主要针对内科病人。后续,院方也会根据首日开展的情况,持续关注听障患者的就医需求,与区残联进一步沟通协作,帮助更多有听力障碍的患者更好就医。

记者:吴口天袁雪峰

编辑:何海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