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守关人”:上山除隐患,下河筑防线

2024-05-15 13:53: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工网

原标题:

防洪“守关人”:上山除隐患,下河筑防线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康劲通讯员强科杨芳奇

“防洪隐患排查,重点是对隧道口崩塌落石、长大路堑挡墙护坡、高陡路堤和汇水面较大地段等关键区域,加强检查,大家务必仔细,不放过任何一处安全隐患!”5月13日上午8时许,防洪“守关人”周宏,正在向作业人员强调防洪隐患排查的重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防洪“守关人”:上山除隐患,下河筑防线

今年56岁的周宏,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定西工务段天水桥隧车间主任,自1993年与桥隧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干就是31年。从懵懵懂懂的“工务小白”到出类拔萃的“业内大拿”,并先后获得全国铁路防汛救灾先进个人和“感动兰铁·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

周宏所在的天水桥隧车间,管辖着防洪形势较为严峻的陇海铁路天水至新阳镇区段,由于修建年代早和地形条件的限制,其线路依山傍河、坡陡沟深,地质情况复杂,存在山体崩坍、陷穴落石、泥石流等安全隐患。为此,每年他们都会开展多轮次的防洪隐患排查。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管内部分地区平均降水量正常偏多。”周宏在前往检查地点的车上说道。为此在汛前防洪隐患排查的基础上,他们今天按照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的工作要求,开展全覆盖的防洪隐患再排查、再整治。

防洪“守关人”:上山除隐患,下河筑防线

8时30分,周宏带领的作业人员全部抵达作业地点。按照分工,有的手持铁锹,有的肩上挎着安全绳,还有的拎着检查锤和卷尺等,沿着山体向上检查。

“这里原来有一条窄窄的土路,仅够一个人侧身通行,甚至有些地段原本就没有路,后面为了设备检查方便和作业人员人身安全,我们前前后后用了几年的时间,对土路进行加宽和硬化,开辟了现在的水泥检查便道。”顺着周宏手指的方向,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延伸到山的尽头。

9时50分,作业人员顺着检查便道披荆斩棘一路向上,发现有隐患问题时就会停下脚步,开始细检查、慢记录、定方案,确保安全隐患不遗漏。

“峰峰,这边的截水沟堵塞了,抓紧过来清理掉,防止降雨期间排水不畅,流入线路。”天水桥隧车间检查监控工区工长何峰峰听到周宏的喊话,便挥动铁锹,三下五除二,把截水沟里的干草和泥土清理干净。

11时20分,负责搜山扫石的人员开始对潘家河隧道口上方的山体排查,他们一边向上攀爬,一边对山体上石头的稳固情况敲打检查,并及时对发现的危石和浮石进行标记清理。

“我们不仅要上山对山体进行检查确认,还要下河检查渭河及支流的桥梁,结合上下游河道、水库情况,对汇水区域、地表径流和周边环境等纵深开展全面排查。”周宏指着山脚下的渭河说。

作业人员一路走走停停,垂直高度不过200米的山体,他们从上到下检查却用了近3个小时。

一次次跋山涉水,一回回挑灯夜战,他们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防洪“安全之歌”。周宏说,“我们要严格落实降雨看守制度和网格化巡查措施,全力以赴筑牢防洪安全屏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