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之路·行吟丨在中海市场里看新疆企业转型升级

2023-09-23 20:13:42 - 新疆网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李华黑宏伟刘翔

集装箱组建成的市场,中间相连如迷宫般错综复杂的通道,琳琅满目的中国商品……9月21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主题境外采访活动报道团队,走进位于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的最大中国商品市场——中海市场,在这里感受“一带一路”贸易的繁荣。

奔腾之路·行吟丨在中海市场里看新疆企业转型升级

“我想要这套瓷器,还有没有其他花色?”“花色还有这些,如果有喜欢的还可以定制。”走进市场一处摊位,56岁的新疆商人苏风英正在和吉国客户交流。

奔腾之路·行吟丨在中海市场里看新疆企业转型升级

记者惊讶于苏风英一口流利的当地语言。“简单的交流没有问题,‘出海’做生意,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苏风英说。

奔腾之路·行吟丨在中海市场里看新疆企业转型升级

已经在中海市场打拼20多年的苏风英,对当地文化和产品需求了然于胸。“现在人们不再单纯追求物价便宜,一些上档次的餐具越来越多被选择。”她边说边拿出一套乌鲁木齐企业加工的餐具,“这套有民族特色的花纹,质量也很好,不少消费者会把这个作为礼物送给亲友。”

随着市场需求加大,苏风英提高商品品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商品种类。她说,除了瓷器之外,店里增加了不少不锈钢产品,想为当地带来更多优质的中国商品。

在中海市场,每个铺面都由上下相叠的两个集装箱组成,下面一层作为卖场卖货,上层则为临时仓库。新疆商人夔国兴的商铺将两个集装箱打通,让店面看起来敞亮许多,各种包装袋、胶带等日用品整齐排列。

“各样拿两包。”21日,吉尔吉斯斯坦坎特州商人亚辛里德瓦诺夫·詹布拉托维奇来到了夔国兴的店铺购买包装袋,因为是老客户,交易很快完成。

亚辛里德瓦诺夫介绍,他习惯一周来一次中海市场进货,这边商品性价比高、产品齐全,很受大家喜爱。

夔国兴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吉尔吉斯斯坦跟中国新疆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适应经济发展和当地百姓消费需求,他也在思考着如何转型。

吉尔吉斯斯坦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交通驿站。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商品辐射中亚的贸易集散地。

穿梭在中海市场林立的商铺间,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商人们洽谈着生意,人声鼎沸,一片繁荣景象。

吉尔吉斯斯坦中商商会会长赵建共表示,不要小看这个市场,中国的商品就是从这里转销至吉尔吉斯斯坦各地以及中亚乃至欧亚地区的其他国家。

中海市场里拥有成千上万种小商品,轻工业产品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小到一枚别针、一块肥皂,大到一台小家电、一把电动工具,这些产品大部分产自中国,通过中海市场这一商品集散地,源源不断地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中海市场中国产品占比85%左右,中国的商品价廉物美、产品齐全,非常受吉国及周边国家欢迎。”赵建共说。

如何在如此多的中国商品中脱颖而出,新疆商人夔国兴给出了答案。“什么好卖卖什么。”他说他两次调整经营的产品品类,最终选择了销售胶带、塑料袋等产品。

除了能让吉尔吉斯人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记者看到,几乎每家商铺都聘请了几名当地售货员,中海市场里的中国商户为当地提供了大批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百姓增收。

37岁的比什凯克市民艾森·杜鲁巴耶夫已经在苏风英的店里工作8年。

“这边的工资要远远高于比什凯克市平均工资。”艾森·杜鲁巴耶夫说,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学习到中国人的生意经。

1996年出生的艾孜热提艾力·约麦尔是中海市场年轻一代的华人,2013年他跟随表哥阿布拉江·库尔班来到中海市场做生意。

与上一辈通过做生意学语言不一样的是,艾孜热提艾力刚来吉国就开始学语言,两年的语言学习班让他与当地人沟通毫无障碍。

头脑活络的艾孜热提艾力发现,这两年自家的手帕生意销售额正在逐年下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购正在该地区逐渐普及,更多人选择坐在家里刷刷淘宝(国际版)、阿里巴巴等手机软件,享受网购带来的便利生活。

艾孜热提艾力说,吉国网购服务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发展本土电商并不容易,还需要不断考察市场,了解民众需求。自己也想学习直播带货,通过直播电商来拓展销售途径。还打算继续深造,攻读大学,学习经营管理、电商等方面知识。

赵建共说,随着电商的冲击,中海市场商家也在积极改变思路,设置展示厅、定制产品、发展跨境电商、设立海外仓等都是企业转型的方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