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施行,家长该如何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

2023-10-24 19:59:29 - 政府网站

转自:襄阳发布

10月15日起,教育部颁布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正式施行。根据《办法》,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未经审批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擅自组织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性竞赛活动等违法行为将被重罚。

新规施行,家长该如何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

孩子报名参加的校外培训班还能正常上课吗?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是否违规?襄阳有哪些合规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就家长们关心的热点问题相关部门给出了答案

↓↓↓

七类违法行为将面临处罚

《办法》明确,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未经审批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为违法违规培训活动提供线下场所或线上渠道且拒不改正、校外培训超出办学许可范围、校外培训存在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校外培训机构有与中小学联合招生等违反规定的行为、擅自组织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性竞赛活动等七类违法行为,将面临警告、通报批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等处罚。

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副科长张历寒介绍,在立法原则上,《办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在立法模式上,《办法》立足校外培训执法实际,既确立处罚规则,又规范处罚程序。

针对不同情形,张历寒对《办法》进行了解读。比如,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审批开展校外培训,同时符合线下培训有专门的培训场所或线上培训有特定的网站或者应用程序、有2名以上培训从业人员、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分工的,即构成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将责令停止举办、退还所收费用,并对举办者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未经审批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存在培训环境安全风险、培训内容危害风险、“超标超纲”违背教育规律风险、从业人员侵害学生风险、“退费难”风险等各种隐患。《办法》第十八条根据行政处罚法授权(第十三条),明确了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情形,列举了“转线上”“转地下”“换马甲”等三种隐形变异行为及兜底条款,规定了警告直至十万元以下罚款的法律责任。同时,《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罚。

“退费难”“卷款跑路”是群众最为痛心疾首的商家无良行为。此前,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已出台有关政策,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收取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学科类培训收取费用不得超过政府指导价限额标准,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办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相关部门有关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招收学员,吊销许可证件。

而对于擅自组织社会性竞赛活动的,《办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擅自组织面向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的社会性竞赛活动的,责令改正,退还所收费用,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如何判断培训机构是否合规

市教育局校园安全与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工作人员刘芳芳提醒家长,坚决抵制违规培训行为,审慎选择非学科培训机构。家长和学生如确实有非学科类培训需求,可登录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查询并选择证照齐全的培训机构,做到“三看一签”:一看办学资质;二看教师资质;三看培训范围;培训前应与培训机构签订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家长和学生在选课消费时,应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购买课程,学费通过平台缴纳至监管专用账户,并索要正规票据,以防校外培训机构出现“卷款跑路”“退费难”等问题。非学科类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变相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达5000元以上的费用。

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艺体类校外培训机构1639家(文化艺术类1320家,体育类319家)。目前,证照齐全的培训机构已基本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

市教育局介绍,截至目前,我市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的机构有244所,其中,学科类24所(详见下方名单)。目前,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开通支付功能。

新规施行,家长该如何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

校外培训市场将进一步规范

市教育局校园安全与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科长胡耀方介绍,市教育局聚焦治理难点,多措并举。针对今年校外培训监管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紧盯广告、教师、机构三个关键要素,指导各地开展“三管三卡”工作:一是管广告,推送“家长明白卡”,重点加强对校园周边、重点商圈等区域的校外培训广告清理整治,特别是对“寒/暑期学科班”“幼小衔接班”等学科培训广告及时进行处理。通过一封信、各类媒体等形式,告知家长寒/暑期参加非学科培训需要注意的事项。二是管教师,签订“教师保证卡”。所有公办、民办学校的在职教师,都签订不参与有偿补课的保证卡。三是管机构,张贴“机构承诺卡”,锁定一批隐形变异培训问题多发易发的机构,将这些机构列入重点监管清单,进行高频次重点跟踪监管。

市民办教育学会秘书长张相慰告诉记者,之前,校外培训机构若违规,更多的是被约谈、责令整改、停业整顿以及退还未完成的课时费用等,违规成本比较低,有的机构因此有恃无恐,屡教不改。《办法》的出台,将有效震慑不法机构的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市场。《办法》既是对消费者的保护,也是对校外培训机构良性发展的保障。

玛酷机器人负责人袁瑗说,他们将严格执行新规,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率,以吸引生源。校外培训机构得到规范后,不合规机构就会被淘汰,校外培训市场可以有序发展。

不少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承诺,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不开课,不换阵地开展违规培训;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则承诺,不开展学科类培训,不超时长、超标准收费。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边强称,《办法》对校外培训立规定则,让校外培训行政执法有法可依,将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市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