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拥堵“新一线”!宁波降堵幅度居全国第一

2024-05-14 20:19:53 - 东南财金

转自:东南财金

上班通勤、下班休闲是都市居民的日常。

2023年,宁波常住人口数量达969.7万人,创下历史新高。逼近千万人口的宁波,是否仍具备通勤时耗低、拥堵情况少的优势?

近期,百度地图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

2023年,宁波的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情况,在全国百城中排第73位,较前一年下降38位,稳居最不拥堵的“新一线”城市。

同期,宁波市辖区居民的平均通勤时耗为30.66分钟,位居全国第55位,便利程度同样领跑“新一线”。

最不拥堵“新一线”!宁波降堵幅度居全国第一

宁波降堵幅度居全国第一

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监测,2022年,“北上广”等全国主要城市中,有超过1400万人正承受1小时以上极端通勤。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热议“上班通勤4小时坐10趟地铁”等现象,认为“极端通勤正默默消耗年轻人的精力”。

最不拥堵“新一线”!宁波降堵幅度居全国第一

从《报告》分析看,2023年,全国不少大城市都比上一年更堵了。

去年,全国百城中,通勤高峰拥堵指数排名前5的城市分别是北京、重庆、广州、上海、武汉,拥堵指数分别同比增长20.13%、11.46%、16.64%、11.04%、17.45%。

北京超越重庆登上榜首,武汉则一举从2022年的第10跃升至第5。

不仅如此,全国百城中,有86%的城市2023年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上涨,涨幅前三的城市分别是乌鲁木齐(26.92%)、兰州(25.01%)、秦皇岛(22.01%);其次是北京、石家庄、武汉、拉萨、广州、大理、西宁等,其中有不少是旅游城市。

最不拥堵“新一线”!宁波降堵幅度居全国第一

而宁波,不仅是全国百城中成功“降堵”的14座城市之一,还是领跑全国的降堵“冠军”。2023年,宁波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4.64%,降幅居全国百城之首。

紧随宁波之后的降堵“优等生”有金华、绍兴、漳州、嘉兴、淄博、湖州、温州、杭州、台州等,多为浙江省内兄弟城市。

最不拥堵“新一线”!宁波降堵幅度居全国第一

最不拥堵“新一线”!宁波降堵幅度居全国第一

得益于拥堵情况的改善,2023年,宁波通勤高峰拥堵指数位居全国百城第73位,与洛阳、柳州、徐州、泰安等城市旗鼓相当。

宁波的交通顺畅程度居“新一线”城市之首,在汽车保有量300万级的同等城市中同样“遥遥领先”。

2023年,宁波的1小时通勤指数高达93%——即每100个宁波市辖区居民中,仅有7人的上班通勤时间超过1小时。

成功降堵,宁波做对了什么?

2023年,包括宁波在内的多座浙江城市,通勤高峰拥堵指数均同比减少,背后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关注和作为。

去年,浙江启动新一轮治堵五年行动,力争2027年实现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而在此之前,浙江就通过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网络、优化城市路网系统、为交通装上“数智”大脑等方式,使省内绝大多数城市城区高峰时段路网运行时速保持在30公里以上。

宁波也在“治堵”方面积累不少经验。一方面,宁波持续加大公共交通投入,使主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另一方面,宁波建设四通八达的路网,去年建成快速路4.1公里,续建42.1公里;主城区完成段塘东路等新改建道路31公里,打通断头路6条。

最不拥堵“新一线”!宁波降堵幅度居全国第一

《报告》显示,2023年,宁波公共交通出行的平均距离达884米,是全国这一距离最短的10座城市之一。这意味着,在宁波搭乘公交车后,平均只需步行884米就能抵达目的地。

可见,宁波公交站点设置和市民出行需求的契合度高,公共交通便利度在全国较为领先。

不少习惯在宁波自驾的朋友会感受到,宁波的“绿波带”越来越多。

去年,宁波已累计建成“绿波带”177条,总里程超过480公里,让达到绿波速度的车辆享受“一路绿灯”的顺畅。同期,宁波交警部门在市区137个重点路口建设了联网的可变车道控制系统,让信号灯变得更“智慧”。

《报告》显示,2023年,宁波的红绿灯通行幸福度居全国百城第16,其路口绿灯畅行率已在全国处于良好水平,路口等灯时长也相对较短。近期,宁波还在开展“民选民评”堵点乱点治理,以进一步缓堵保畅。

最不拥堵“新一线”!宁波降堵幅度居全国第一

此外,2023年,宁波的市内出行强度(即有市内出行行为的人数,占该城市居住人口比值的指数化结果)居全国百城第4位。良好的交通情况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出行意愿,进而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让宁波的城市活力更上一层楼。

文字:严瑾

一审:戴晓燕 二审:张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