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老五:不是你画个汽车,就是“当随时代”了

2024-05-14 11:00:48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于书画创作而言,“笔墨当随时代”,仿佛天然正确。至于如何紧随时代,则各自各理,没有标准答案。

“不是你画个汽车,就是当随时代了。”在艺术家老五看来,关键是反映时代的情绪。“看‘苏黄米蔡’的字,一眼就知道是宋朝人写的字,为什么?因为那就是那个时代的东西。”

艺术家老五:不是你画个汽车,就是“当随时代”了

老五近作(局部)

老五,本名费忠星。在当代书画圈,其出圈之路带有浓郁的“网络色彩”。不入协会、不慕“主流”,常年“躲进小楼成一统”,却藉由网络机缘得以广获粉丝。如果说“网络色彩”的本质是趣味相投,那么其作品之所以能够收获粉丝,自然是因其艺术呈现恰恰与一部分人产生共情、达成共鸣。

因何共情?缘何共鸣?

老五以为,核心是真——不装古人、不装大师,只做真我。

“装学古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那下笔必然就是装的,那是不对的,装古人就是悖论。”

“笔墨和人是相通的,笔墨不装、做人不装。所谓书品即人品、画品即人品,就是这个道理。”

在老五看来,当代人生活在当代,其情绪就是当代的。只要作者的情绪是当下的情绪,并进行充分表达和渲染,其笔墨就是“当随时代”的表现。

那么,当下情绪的主体元素又是什么呢?

老五认为,不是优雅,恰是极度个人的。

艺术家老五:不是你画个汽车,就是“当随时代”了

老五近作(局部)

在很多人看来,老五的画作与朱新建作品,大有异曲同工之妙。老五并不排斥这一说法,因为他知道,二者之所以多有相似之处,是因为两人对时代情绪和笔墨语言有着相似的判断。

极度自我也就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叛逆,甚或某种程度上的离经叛道。所以,尤其以美人图为代表的朱新建作品内容,总是给人一种“粗鄙”的观感。老五也画美人图,甚至曾因展览所需而临场为美人“穿衣”的尴尬经历。

其实,粗鄙的未必是画作本身,而是审美层次。

重要的不是画的内容,而是表达的方式。

“西画色彩从造型中抽离,打上格、填上色,变成了抽象艺术,那中国画笔墨也完全可以从造形中抽离,变成另一种水墨艺术,完全可以行的通的,只是以前没人做。”

而朱新建“画的简、用笔粗、形不准”,画的“巨难看”,其很多走兽、花鸟,线都连不起来,恰恰在有意无意之间触及“绝好”。在老五看来,朱新建把笔墨和造型抽离了一下,笔墨不在造型上,笔墨出现得毫无道理,其不讲理的部分恰恰非常有意思,甚至沿着中国绘画史的传承脉络往前发展了一点。

正是基于这一点,老五认为,不是自己的作品像朱新建,而是二者都追求当下这个时代应有的表达。

老五画画,多有率意。其亦自言,率意成份一定大过理智成份。因为画画是每一笔来回生发的过程,一笔下去是本能的反应,反应不对这张画就不对了。碰巧反应对了,那各种墨色都成了,它肯定不是算计出来的,它的过程一定是巧合完成的,不是设计完成的。所有的学识、聊天都会涵养作者。从这个角度上讲,自己画画纯属巧合,说的土一点,就是蒙——蒙对了这画就成了,蒙的几率越高,画家的水平就高。人和画是一致的,中间没有装的成分。

但这是创新吗?倒也不然。

艺术家老五:不是你画个汽车,就是“当随时代”了

老五近作(局部)

“古人表达自己的心性,我也是表达自己的心性,这有错吗?打个简单的比方,吃了羊肉是从羊肉中吸收营养实现增肌,而不是直接长羊肉。”

老五坚信自己一直走在传统的路子里,甚至自认为比那些“先人”还传统。其艺术实践就是用传统的笔墨表现当下生活,表达个人的、社会的情绪。

“最传统的路从八大山人(朱耷)那里接过来,表达当下从大丰(朱新建)那里接过来。这是我坚持走得方向,这个方向一定是能通的。我没创新,只是延续‘两朱’的精神表现当下的情绪。”

这个思路就一定对吗?

艺术家老五:不是你画个汽车,就是“当随时代”了

艺术家老五

老五笑言,自己深知要说服别人几乎是不可能的,艺术教育最难之处便是普及教育。

“你看不懂,我也说服不了。但如果你懂,就不要我说。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细节,开口就生误解。”

艺术认知总是充满玄机,孰对孰错更待时间评说。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石念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