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自主权 专科护士发威

2024-05-14 07:07:35 - 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黄睿 林爱怡 刘文琴

“我们专科专岗护士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第113个国际护士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举办了“5・12”专科护士义诊活动。

该院护理部主任邱逸红介绍,医院目前开设专科护理门诊16个,出诊专科护士25人,年护理门诊工作量超过2万人次。她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疗愈无数患者。

疗愈“身心的伤口”

靠技术更靠耐心

34岁邹女士,宫颈癌术后伤口久久不愈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慢性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团队吴仙蓉副主任护师回忆起邹女士4个月前第一次就诊换药时的场景,“她哭的声音全楼都听得见。”

首次接诊时,护士团队发现邹女士的下腹部伤口裂开,并伴有大量坏死组织,渗液较多。“表面伤口十来厘米,但是里面溃烂得很深。”吴仙蓉说,“患者很紧张,所以在换药时,浑身出冷汗,我们尽量动作轻柔,并通过使用便携式负压吸引技术减少换药频率。”

经过3个多月的悉心护理,邹女士的伤口终于愈合了。

“这种伤口如果按照普通外科护理的话,可能就只是碘伏消毒一下,处理不好的话,半年到一年都难以愈合。”吴仙蓉表示,慢性伤口造口专科用专业护理技术来疗愈患者。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慢性伤口造口护理专科已开设了近23年,每年有超过2700例患者来到门诊进行慢性造口伤口护理咨询或接受治疗,年会诊量达4000-5000例。

专科护理

帮患者避免截肢

“麦梨芳护士帮我保住了脚,也保住了我的命。”回想起2017年自己因为糖尿病感染发生骨髓炎,差一点要截肢,韦先生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内科糖尿病足护理团队麦梨芳副主任护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当时,右脚红肿,足底伤口占了半个脚掌,可以看到骨头,我家里人都不敢看。当时住院时,医生表示感染严重,要保命就要截肢。”韦先生说,“我当时才50多岁,无法接受截肢,于是四处打听有无保足的方法。”随后,韦先生就转院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住院治疗,加上每个星期的门诊清创护理,三个多月后,韦先生不仅保住了右脚还保住了性命。7年来,韦先生定期到内分泌内科糖尿病足护理门诊复诊,“麦护士不仅告诉我如何护理自己的脚,连我家属也一一叮嘱,真的是很细心,我的脚交给她,就放心了。”

“看到腐烂的糖尿病足经过我们护理,能够重新长出肉芽,我们内心是满足的。”麦梨芳表示,再苦再累也值了。

探索“更多可能”

挖掘深度拓宽半径

近年来,各大医院护理实力不断提升,影响力持续增加,护理队伍也不断探索“更多可能”。据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自2021年开始为患者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服务”的方式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扩大优质护理服务的半径,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

据悉,与普通护士相比,专科专岗护士在治疗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在医生的审核下,我们可以给患者开部分药物,以及给出治疗方案,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我们专科护士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正是来源于此。”吴仙蓉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