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孩子不必太复杂

2024-05-04 14:00:49 - 北京晚报

安抚孩子不必太复杂

插画李伟

▌倪振源

说个故事

豆豆快满一周岁了,我们带他去社区医院打这个年龄段需要打的疫苗。

医院是新建成的,宽敞明亮,墙上有大幅的绘画,到处摆着绿植,小朋友很多,豆豆看上去很开心。轮到我们进入医务室了,豆豆又发现了新的世界,他这个阶段对于新的东西都是充满了兴致,他也认真、好奇地看着护士以及她手里的针筒,甚至欢呼着想要看一看、摸一摸,这时的豆豆依然很放松。

但快到打针的时候,宝妈有点紧张了,忽然对孩子说,豆豆不要害怕。我制止了妈妈,并且跟她说,你不用安抚他,他可能本来没有感觉,你有些紧张地说不用害怕,反而会带来一种这是可怕的事情的感觉。

打针是一个年轻的女医生,戴着口罩,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着豆豆,温柔地对他说,小宝叫什么呀,豆豆呀,豆豆长得好白,豆豆真爱笑……豆豆哼哼呀呀地跟护士对话,看着护士的眼睛,很开心地交流,就在说话间,护士已经熟练地推针,然后把针头拔下来了。我们带着豆豆,跟阿姨说再见,就离开医务室了,随后豆豆一路看着身边的人群,和我们互动交流,打针的疼痛根本没有影响到他。

以前打针的时候,他有时候在拔出针头的时候,由于疼痛会本能地哭两下,通常我们会抱着他温柔地说没事,他很快就好了。这么做的基本想法,就是打针是会带来生理的疼痛,宝宝通常也会本能的反应哭几下,大人安慰的时候也不必弄得太复杂。孩子摔倒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妈妈抱起孩子,温柔地哄哄就好了。有一次孩子虽然摔得有点重,但被安抚后心理上很快就好了,身体上也适应了疼痛,然后就去关注别的好玩的东西了。

很多人在哄孩子时候,操作得太复杂。我家有过一个替班阿姨就曾告诉我,她的孙子特别害怕打针,孩子每次打针,她都给孩子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叫孩子不要紧张,打针没什么可怕的,并且说你不是喜欢消防战士吗?他们就不怕疼,你要向他们学习,你要勇敢,你是小小男子汉……打针的时候她也是这样安慰孙子,但是结果是,孙子越来越怕打针,在家里还没出发就已经非常抗拒了。

这让我想起来以前在农村老家,有一种安慰孩子的方式,如果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长会跑过来,用手去打地,这该死的地,把我家孩子弄疼了。这个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分散了,看上去也许是有效的,转移了注意力,而且把责任推给“地”了。但其实孩子可能并没有真正地被安抚,其次,孩子也许以后会学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去责怪外界,而忘记了要在过程中学习、提高自己。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安慰孩子的方式。

安抚孩子不必太复杂

倪振源

讲点心理

面对幼儿的时候,首先,要以孩子为中心,先分辨孩子是否需要安慰,比如在豆豆打针的时候,他并没有感到紧张、焦虑或者恐惧,妈妈由于担心孩子害怕,或者妈妈自己也害怕医生,所以出于自己的焦虑去安慰孩子,孩子本来很放松和开心,但很可能会突然感到一种来自大人的担心,反而觉得似乎有一件可怕的事情正在发生。大人有焦虑要自己去解决,不要投射在孩子身上,然后去安慰孩子。给别人喂饭,填不饱自己的肚子。

其次,如果孩子真的需要安慰,比如真的害怕或者疼痛,大人首先要尽量平静,大人的焦虑对于需要安抚的孩子可能是一个负担,孩子对大人的情绪是非常敏感的,尽可能平静下来,说一些温柔的话。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安慰孩子的时候,不要去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像前文提到的替班阿姨那样,用坚强、勇敢、消防战士去淹没孩子自己的感受和自我意象,好像脆弱,哭,害怕是不好的、自己也是不好的。孩子就会陷在冲突里面:我内心有些感觉,你却跟我说我不应该有。这样做会忽视了孩子的内心,孩子就有可能越来越冲突、抗拒和恐惧。

语言也是安抚孩子的有力的工具,我们不但用身体去陪伴孩子、拥抱孩子,还用语言去包围和怀抱孩子,比如接纳和共情孩子的内心感受,告诉他我们在身边会陪他、支持他。当然如果孩子有些想象是不切实际的,同时我们也会给孩子描述一下现实是怎样的,比如像育儿专业的朋友那样告诉他打针是有点疼,但是很快就过去了,打针是保护自己而不是伤害自己的,理性客观地给孩子提供一些真实的、现实的信息。

(倪振源:资深心理咨询师、督导师,工科硕士,知乎优秀心理学答主。北京晚报心理专家团队成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