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朋友圈的院长火了

2024-05-23 14:00:51 - 北京晚报

穿着灰色Polo衫,西裤配皮带,脚踩黑皮鞋,身材魁梧的“中年大叔”,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商务范儿。但是,在视频里,他舞步矫健有力,舞姿豪迈洒脱,如同草原上策马奔腾的骑手,成功抢镜一众小伙儿舞者。

如此反差,形成了连锁反应,吸引网友频繁转发视频。大家交口称赞——“跳出了蒙古族真正的魂”“原来这就是书上说的铁汉柔情”“那是刻在骨子里的韵味,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艺术的魅力”……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他在我的朋友圈里‘跳’了好几天。他仿佛有魔力,每次我都愿意点开再看一遍。”

他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面对突然走红,他惊讶地回应:“有点蒙。”

确实,视频记录的是姜铁红的日常工作。当时,年近六旬的他正在给排练舞蹈的学生示范动作。虽然已经是舞蹈学院的院长,但姜铁红每周都要给学生上课。

“舞”动朋友圈的院长火了

火了的院长

铁汉身上有股可爱的反差萌

圆脸、寸头、剑眉,目光坚毅,身材魁梧,标准硬汉长相的姜铁红,天生带着一股威严劲儿,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疏远感。可是,接触后发现,铁汉身上竟有一股可爱的反差萌。

视频爆火后,目光和关注蜂拥而至。姜铁红不得不每天面对各种陌生记者轰炸式的采访。有时候,尽管嗓音已经沙哑了,他也尽量按照对方的希望,好脾气地重复自己的故事:“对,我是姜铁红。今年56岁了,朝鲜族人,曾是舞蹈《奔腾》的领舞。”

这种反差感,也在视频里生动展现出来——画面初始,姜铁红站在一众穿着黑色练功服的小伙儿中间,格外显眼。原因被网友打趣地说出来:“膀大腰圆”“看到了啤酒肚”。

舞蹈开始几秒钟后,舞者渐入佳境。站在C位的姜铁红凭借高超“舞功”,紧紧锁住观众的视线。弹幕唰地反转了:“啤酒肚不影响发挥”“感觉每一个关节都在应该在的地方活动,驻停顿挫,痛快舒畅”“虽然胖了,但功底还在”“似乎比年轻人还潇洒自如”。

花式赞美几乎刷屏。眼尖的网友认出了姜铁红,在评论里科普:大学舞蹈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舞蹈家……

谈及这些评价,姜铁红边憨笑边转移话题:“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动作,是每位舞蹈教师的基本功。这段视频拍摄时,我正在排练室审查节目。最后一个表演是男子群舞《奔腾》,学生们跳得挺好,但总觉得差点味道。所以我干脆没换练功服,直接带着他们跳了一遍。”

当晚忙完工作后,姜铁红就回家休息了。第二天早上,他突然发现,手机上收到了很多与自己跳舞相关的信息提醒。“突然意识到我火了,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类似的亲自上阵示范,是姜铁红的日常工作。他要完成舞蹈学院院长的日常事务,还有授课任务——一周3天课,每天上6节。每堂课,他都习惯边讲边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舞蹈的动作和节奏。他坚定地说:“跳舞是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日常学生需要示范,我随时随地都能跳一段。老师就要站在最前方,给学生做好榜样。”

不仅给本学院的学生上课,热爱舞蹈的姜铁红还经常飞到全国各地,给有志于学习民族舞的学生讲课。他的个人社交账号上,也多是分享和舞蹈相关的视频。

“舞”动朋友圈的院长火了

姜铁红曾担任《奔腾》领舞。

奔腾的舞者

一支舞串起了35年职业生涯

这回让姜铁红一舞成名的《奔腾》,几乎串起了他35年的舞蹈生涯。

1989年夏,姜铁红到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中央民族学院考试,路过小礼堂时,被门后传出的一段悠扬乐曲吸引。当时,正在排练的舞蹈就是《奔腾》。那年9月,顺利考入中央民族学院的姜铁红上的第一堂课,也是《奔腾》的排练课。

姜铁红自豪地介绍,这个民族舞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由自己的老师、著名舞蹈教育家、编导马跃编创。作品以蒙古族民间舞蹈动作为基础素材,灵感源于牧民的生活动作,自由奔放展现着草原骑手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

如今,气势磅礴、民族特色浓郁的《奔腾》已经成了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保留节目之一,很多学校也都用这部作品作为经典教学剧目。他如数家珍地介绍,学校1983级本科生是第一代的舞者。他们1986年就是跳着《奔腾》参加了全国舞蹈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现在,网上可以找到一段略显模糊的视频,记录了29岁的姜铁红正在跳《奔腾》,只见他身材健硕,着红衣白裤,潇洒自如。“马跃老师是我的恩师,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如今,姜铁红还记得老师曾在课堂上的娓娓讲述,“《奔腾》表现的不只是马的精神,更多的是马背上人的精神。”

从学习,到演绎,再到传授,姜铁红对《奔腾》的理解越发深刻。“不同年代的舞蹈演员跳这部作品时,理应有不同的状态。我有责任帮这群年轻人去感受、理解这部作品。”每次教《奔腾》时,他都会把动作掰开揉碎,边讲边跳带着学生们找状态,“一定要把热情奔放和阳刚劲儿舞出来。不能处理得太秀美,应该跳出男子汉的气度,跳出粗犷中的细腻。”

最近,姜铁红还会幽默地补充一句:“就像网友们总结的那样,要跳出铁汉柔情。”

本月底,《奔腾》将再次登台。姜铁红一边带着学生们抓紧时间排练,一边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把网友调侃的小肚子减下去。“我天天都运动,一定赶紧把这肚子减回去。”姜铁红特意笑着解释,前段时间,学院在申请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自己负责了大量案头工作。“坐久了,肚子长了不少。”

坚韧的导师

为重登舞台两月减重40斤

1968年,姜铁红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但儿时却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他父亲也是一名舞蹈演员和编导。小时候,受父亲的影响,姜铁红对蒙古族舞蹈非常感兴趣,立志自己也要做一名舞蹈演员,并一直为此默默努力。

姜铁红如愿考入大学舞蹈专业后,老师们常称赞他,能把蒙古族舞蹈跳得“形神兼备”。他也凭借真诚娴熟的舞技频繁捧杯——“桃李杯”舞蹈比赛十佳第一,在首届“孔雀杯”、首届“荷花杯”等舞蹈赛事中夺冠。

1999年,一次意外差点让姜铁红永远告别热爱的舞台。那是一次汇演,他意外摔倒,导致膝盖半月板受伤,后十字韧带断裂。

“这算是我人生中的一大痛点了。”姜铁红回忆,在台上摔伤后,有种“腿断了”的感觉,“我强忍着疼,继续完成了那段舞。”

短短几分钟,在姜铁红的记忆中漫长且难熬。下了舞台,他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半月板和韧带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很可能以后不能再跳舞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不能登台跳舞,姜铁红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舞蹈教学和创作工作上。“只要和舞蹈相关的,我都能做,也愿意做。”他说。

直到2016年,姜铁红被推荐在院庆上作为教师代表跳舞。“我心里直打鼓,想着这么多年不登台了,跳一段还能不能行,当时的学院院长鼓励我,要跳就跳一整支吧!”

最后,姜铁红表演的节目,是年轻时获得过“桃李杯”金奖的舞蹈《生命在闪烁》,时长近8分钟,难度不小。

那时,姜铁红体重已经超过了205斤。想要顺利完成这段舞蹈,他必须赶紧减肥。距离院庆只剩两个月时间,姜铁红一咬牙,拼了。由于身体原因,他只能选择走路减肥。回想起那段日子,他连连摆手:“累!每天要走20公里,走得腿痛,大汗淋漓!”

演出前,姜铁红将体重减到了165斤。为了保证舞台效果,登台前他还专门去打了封闭针止痛。这场演出圆满完成。也正是这次再度登台,让姜铁红重新找回站上舞台的勇气和自信。

感言

“只要跳得动,永不离舞台”

最近,跳舞视频意外出圈后,不少网友给姜铁红留言说:“看到过你29岁跳《奔腾》的样子,希望你一直跳下去。”他真诚地回应:“我会一直跳下去!”

“我只是众多舞蹈教师中,最普通的一员罢了,受到这么多的关注和鼓励,有点不适应。”姜铁红三句话又说回本行,“很感谢大家的关注,也希望更多人喜欢舞蹈。我很热爱舞蹈,只要还能跳得动,就要一直站在讲台上,永远不离开舞台!”

在姜铁红的身上,正应了一句话——追求源于热爱,而热爱成就追求。漫长岁月,必将回馈心怀热爱的人满怀鲜花。本报记者何蕊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