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该不该卖酒精、安全生产举报电话为何打不通……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在线回应

2024-04-23 20:01: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23日,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蒋锋带领有关厅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走进政风热线直播间,全省13个设区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也同步在线,现场回应群众关切。

药店该不该卖酒精、安全生产举报电话为何打不通……江苏省应急管理厅在线回应

液化气站用户随意进入灌装区到底该谁管?

涟水县有居民向政风热线反映:距离自家不到150米左右的位置有一家液化气站,虽然符合安全距离要求,但是众多燃气用户可以在这里随意进入内场灌装区。记者通过暗访发现,液化气站现场不仅存在人员管理混乱、安全设备停用等问题,甚至有员工在站内抽烟。如此安全隐患,让周边居民忧心不已。但当记者向当地应急管理局询问时,却只得到“等相关部门处理”“要等工单才能行动”等答复。

“有未经允许的人员、车辆随意进出液化气站,有人在站内抽烟都说明管理形同虚设。”涟水县应急管理局局长朱中明在现场连线中回应表示,针对存在的问题,他们将迅速行动、迅速布置、迅速落实,联合住建、消防、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液化气站安全隐患应该由谁来管?怎么才能确保隐患整改到位?蒋锋坦言,各级应急部门承担地方安委办综合监管的责任,对各个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监督指导的责任和义务。按照首问负责制要求,接到投诉或询问后,接访人应该及时向上汇报,以安委办名义提醒相关部门尽快上门开展检查,督促企业消除隐患。

“解剖一个问题”不是终点,“解决一类问题”才是目的。蒋锋说,全省应急管理系统将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压实工作责任,特别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应急管理干部牢固树立“大安全、大应急”的理念,以此推动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守护好安全发展的底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向社会公布的安全生产举报电话为何打不通?

今年3月3日,江苏省安全生产第一督导组正式进驻南京。省安委办于前一日通过各家通信运营商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受理南京市安全生产方面的各类举报。然而有南京市民反映,举报电话根本打不进去。

对于节目中南京刘女士等人的困惑,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巡查督查处处长常成宝现场作出回应。常成宝介绍,作为省安委办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2019年9月江苏开始建立安全生产督导工作机制。督导组开展工作期间实行组长负责制,安委办作为后方每天进行调度。今年第一季度,省安委办创新群众参与方式,通过三大通信运营商向居民公布举报电话,累计向全省13个设区市推送短信1.2亿条。督导期间,全省共收到群众反馈5900多条,其中南京349条,目前已全部推动整改。常成宝坦言,群众的参与热情超过他们的预期,虽然每个接访电话都有3至4人值守,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6点不间断接访,但仍有不少群众电话无法打通。“这也提醒我们,接下来要进一步建立立体化信访举报机制,不断改进工作方式。”

“感谢群众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督促我们解决问题。”向反映问题的群众表示感谢的同时,蒋锋也在直播中发出邀请。“希望大家都能关心身边安全问题,让主动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问题成为生活的常态,通过齐抓共管,更好地消除各类风险隐患,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作为危化品,酒精该不该在药店卖?

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乙醇溶液按体积比含乙醇≥24%就属于危险化学品。医用酒精的浓度为75%,属于危险化学品,按照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能经营。但记者走访发现,仍有部分药店未经允许销售各类容量的医用酒精,部分药店销售的酒精浓度甚至达到95%。

药店能不能卖酒精?面对询问,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广庆介绍,2020年初南京市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印发了通告,要求生产、储存、经营医用酒精消毒液的商家要严格依法合规领取危化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药店不再经营医用酒精消毒液。但由于这些属于家用消毒产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陆续接到市民的反映和投诉,要求就近购买医用酒精。因此,2022年以来应急管理部前后七次在网络上作出回复,表示正在修订相关的部门规章,对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范围进行调整,不再涵盖日用化学品和医用品类的化学品。

“鉴于目前法律法规标准处于变更的阶段,目前全国各地执行的标准也不统一,为了方便市民群众的生活需求,我们目前不将药店销售医用酒精纳入危化品许可范围。”允许销售不代表脱离监管,李广庆说,针对药店销售酒精的行为,目前南京要求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进行监督管理,他们也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加大指导服务和监管力度,督促药店加强医用酒精的安全和消防管理。

应急管理工作跟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蒋锋表示,对于节目中提到的问题以及社会公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诉求,他们都将认真研究、及时回应,同时举一反三改进工作,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和过硬的成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陈珺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