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核心技术“珠峰”,上汽工程师站到C位

2024-05-13 21:48:44 -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5月13日电(记者姜微、何欣荣)“50毫安的电流,就可以对人造成生命威胁”

“电池包顶盖要确保半小时以上的阻燃性能,同时满足欧洲碳足迹和碳排放法规要求”……

和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仇杰交流,从这些充满知识点的技术细节开始。作为一名汽车工程师,在仇杰看来,汽车关乎生命,再先进的技术,安全可靠是基础。上汽一年逾500万辆汽车卖到中国和全球各地,品质过硬是关键。

最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飞速发展、市场变幻莫测。纯电、插电混动、增程混动、氢燃料等各种技术百花齐放。作为中国第一大汽车企业,“科技上汽”是上汽集团一直高擎的大旗。5月10日中国品牌日当天,上汽集团发布DMH超级混动技术,再次展示中国汽车工业的核心技术。没有车展的喧嚣,也不被流量所支配,一群朴实无华的上汽工程师,这次站到了C位。

让座舱“像图书馆一样安静”

攀登核心技术“珠峰”,上汽工程师站到C位

“他们逼我站出来讲一讲。”谈到这次的出场,仇杰开玩笑说。

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汽车市场,车企负责人亲自下场做直播、搞营销,已经成为一股潮流。作为一直待在幕后的上汽技术大咖,仇杰也被推到了前台。

为什么要做插电混动?因为这种技术既没有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又拥有比燃油车更低的使用成本。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130.5万辆,同比增长13.3%,而插混汽车销量78.4万辆,同比增长81.2%。插电混动,已然成为新的市场风口。

那么,上汽的DMH插混技术又好在哪里?仇杰的讲述中,依然会蹦出“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PICU(动力总成系统控制器)”等专业术语,这是汽车工程师的职业习惯。但他也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向造车新势力学习,把新技术的优点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在NVH方面,仇杰以瑞士手表举例。“手表和汽车一样,有大大小小的机械部件,但即使是把表靠近耳朵,也只能听到极其细微的指针转动的声音”。仇杰解释,这是因为手表每一个齿轮的表面,经过表匠打磨后实现极度平滑,就不会在相互咬合时发出声音。受此启发,上汽工程师团队对DMH变速箱里的零部件精细加工、精确调校,还在架构和软件等方面精心设计,努力“让座舱像图书馆一样安静”。

再比如PICU,这是上汽DMH技术的一大亮点,它将发动机、电机、混动变速箱、空调热管理和电池热管理的控制器“五合一”。“就好比一个公司中各个部门原本在不同的办公区域,现在集中到一个办公区,实现沟通更顺畅、执行更高效。”

为了说明这一点,仇杰找来三个控制器,分别来自不同的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一一摆在我们面前。与之对比,在DMH超级混动技术中,只要一个控制器就够了。“PICU好比插电混动汽车的大脑。相比过去,新技术节省了70%的冗余组件,运算速度提升50%。”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DMH技术的很多突破,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朴实的外表、丰富的内涵”,一直是以仇杰为代表的上汽工程师团队的坚持。“精益求精,这是上海的特质,也是上汽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成就消费者的‘无感’驾乘。”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表示,DMH超级混动技术实现了行业首创的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统一控制,这款技术是科技上汽、品质上汽、责任上汽的“超级融合”,将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核心技术“十年磨一剑”

攀登核心技术“珠峰”,上汽工程师站到C位

荣威D7,是上汽首款搭载DMH超级混动技术的车型。去年冬天,荣威D7创造了1704千米的满电满油续航纪录;今年北京车展前,荣威D7又在满电满油的状态下,从兰州出发驶往上海,跑出1962千米的真实续航纪录。

“可以说,领先的插电混动技术中国车企做得最好。”这是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姚春德等专家的看法。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以上汽为代表的中国车企长期持续地投入插电混动技术的研发,形成了发动机、变速箱和三电的完备技术与完整产业链。

也许只有仇杰这样的投身其中者,才能深刻理解“长期持续投入”的含义。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工作18年,到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工作10年,从“跟着学”到“自己造”。仇杰的职业生涯,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核心技术的崛起。

当年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汽车合资并成立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曾经是上海的“一号工程”。仇杰很感谢那段经历,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差距。“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我们做自主品牌绕不开的地方。但自主创新,也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我们要博采众长,才能不断进步。”

一系列里程碑,标记着上汽自主创新的突破:2013年,推出首款插电混合动力轿车荣威e550;2015年,推出中国首个自主开发的整车架构平台“上汽A架构”;2016年,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问世;2024年,DMH超级混动技术正式发布。接下来,上汽还将加快全固态电池整车的研发,率先推出面向量产的L3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祖似杰提到,近十年来,基于“场景创造价值、软件定义汽车、数据决定体验”的理念,上汽每年在自主开发领域投入超200亿元,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三电系统等,加快塑造“智慧的脑”“敏捷的身”“强劲的心”。

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这个过程,并不为过。在汽车越来越像“大号智能终端”的时代,快速迭代升级似乎才是行业主流。“有人说,上汽起了大早,赶了晚集。”仇杰并不回避这些市场质疑。但他认为,学得越多、了解越深,对行业反而越有敬畏感。

“汽车是生命的载体。一种新的技术,要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再来进行系统的交付。只有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验证,才能厚积薄发,交付给用户成熟可靠的产品。”仇杰如是说。

“走出去海阔天空”

攀登核心技术“珠峰”,上汽工程师站到C位

如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的电动汽车,也处在世界领先的位置。一系列的成功,带给中国汽车人前所未有的自信,但也滋生了不少负面效应:流量焦虑、产品同质化、低价“内卷”,等等。

作为汽车行业“老兵”,仇杰对此洞若观火。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6%,低于整体工业企业4.9%的水平。在仇杰看来,“没有利润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增长。”

纵观全球,丰田汽车2023财年营业利润达到5.35万亿日元(约合345亿美元),通用汽车2023财年净利润达到101亿美元,中国汽车企业与之相比差距巨大。“上汽作为汽车龙头企业,既要为国家、地方贡献税收,还要考虑社会责任、就业岗位和配套企业的利益。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必由之路。”

另一方面,与其无休止的“内卷”,不如将目光瞄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在走出去方面,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排头兵。2023年,上汽集团出口汽车120.82万辆,同比增长18.75%,连续第八年领跑中国车企。依靠DMH超级混动技术,未来两年,上汽全系自主品牌将面向全球推出十余款混合动力整车产品,覆盖轿车、SUV、MPV等车型,满足不同海外市场需求。

“去年,上汽在欧洲销售超33万台车,部分车型进入主流细分市场销量前列,向世界展示中国车企高水准的产品竞争力。”祖似杰说,除了整车产品,未来上汽的一些核心技术将实现向外资车企的反向输出。

走出去并不是一蹴而就,也面临诸多的壁垒和门槛。几天前,“欧7”排放法规正式发布。根据欧盟各国达成的共识,欧7的气态排放限值与欧6标准接近,但首次引入针对刹车和轮胎磨损所产生的超细颗粒物的排放限值。不仅是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车也被纳入欧7新规。

“未来,各国对汽车环保性要求只会越来越严、越来越细。这对采取出海战略的车企是一项无可回避的挑战。”仇杰说。DMH超级混动技术的推出,就是对国际高标准环保要求一个实打实的回应。“现阶段自主品牌出海就像‘陡坡起步’。只要闯过技术这道关,走出去海阔天空。”

在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的办公室里,四条员工行为准则十分醒目——“不要做闭门造车的自大者、故步自封的守成者、本位主义的维护者、固守边界的独行者”。从产品出口转向技术输出,上汽正在攀登汽车技术品牌的“珠峰”。(参与采写:杨子华)

编辑:李一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