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素养培育,关注场域变化,实施特色课程

2024-05-13 15:11:19 - 东方网

5月8日下午,以“立足素养培育,关注场域变化,实施特色课程”为主题的劳动学科区级教研活动在上外附中举行。本次活动由奉贤区教育学院劳动教研员朱红主持。区教育学院正高级教师、体育教研员金民、培训中心周梅、上外附中副校长(主持工作)朱俊?及副校长张俞参加,区劳动特色课程相关负责人及部分劳技学科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劳动特色课程教学展示

立足素养培育,关注场域变化,实施特色课程

上外附中胡贝贝老师展示了区劳动特色课程《春日印记——植物拓染》的第二课时。

立足素养培育,关注场域变化,实施特色课程

立足素养培育,关注场域变化,实施特色课程

课堂伊始,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上一课时的劳动计划和学习单,带好采集工具:防护手套、pad、学习单、笔、剪刀等,到达校园内“百草园”、“西索广场”、“行知广场”三个采集场地进行采集。教师观察学生采集过程并及时进行指导。

立足素养培育,关注场域变化,实施特色课程

采集完毕,场所切换为教室,教师对学生采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小组展示、分析所采集的植物以及选择植物的原因。师生提炼操作步骤要点的同时,将采集植物进行盐水中染色。试染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分享试染作品,并对课堂中植物的选择、拓染的过程、工具的使用等进行了反思和改进,为下一节课的作品的改进与优化做准备。

立足素养培育,关注场域变化,实施特色课程

立足素养培育,关注场域变化,实施特色课程

互动研讨

课后胡老师从本课的内容选择、课时规划、素养培育、场域变化、多元评价对本单元做了详细介绍。

四团中学周燕红、思言小学蔡俊杰、泰日学校施慧洁三位老师分别对课程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对教师组织学生有效进行场域转换的课堂把控力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教学能力给予肯定。同时,对项目实施细节和项目在其他学校的可操作性进行了探讨,从不同角度丰富了项目的发展方向。

立足素养培育,关注场域变化,实施特色课程

教研员朱老师针对本次展示课对劳动特色课程的实施提出了展望。朱老师强调,在设计课程时老师们要理清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撰写课程?课程要如何实施?上完课后的成果要怎么使用?教师们要在现在课程的基础上对这几个问题展开持续思考,不断精进已有的课程,要真正做到劳有所得,劳有所用,充分体现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

主题交流

立足素养培育,关注场域变化,实施特色课程

首先,明德青村联合小学的蔡琴妹老师对区劳动特色课程《午餐自我服务》进行了交流。蔡老师紧扣劳动课标确立了项目主题,根据项目需求设立专用教室,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体验来提升劳动素养。最后,对项目进行了反思和未来展望。

立足素养培育,关注场域变化,实施特色课程

随后,奉城第二中学的夏晶晶老师从项目背景、情境描述、学情分析、项目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区劳动特色课程《田园匠心——制作创意农耕工具》进行了交流。

活动总结

朱老师对三个劳动特色课程分别进行评述。她认为三个课程都紧扣课标要求,从真实问题出发,解决学生真实需求;根据课程内容,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场地。其中第一、第三个课程都涉及场域的转换。课程聚焦让学生真实、完整的体验劳动过程,通过丰富的劳动体验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一节好的劳动课程就是要紧贴学生生活实际,教会学生必备的生活能力。而后,朱老师对区劳动课程相关负责人老师们进行了项目设计表的撰写培训。朱老师对老师们的项目设计表进行了详细点评,强调老师们要关注劳动课程转换的真实性和劳动素养的培育。

立足素养培育,关注场域变化,实施特色课程

最后,金民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总结。金老师认为本次活动主题清晰、内容充实、为有效解决素养导向的劳动课堂中场域变化的实施这一难题起到了推进作用,金老师对本次活动予以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本次特色课程的展示,对课程中劳动素养的落实表示认可。他强调,一节好的课应当从驱动性问题出发,课程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主次之分,要关注核心问题的解决。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为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也为奉贤区劳动学科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了方向。

原标题:立足素养培育,关注场域变化,实施特色课程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