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是一辈子,院长是一阵子”

2024-05-13 14:00:38 - 北京晚报

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天云山传奇》主演石维坚5月1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记者从石维坚好友处核实了此消息。该好友透露,石维坚最近几年深受疾病的困扰,行动不便,但是家人对他尽心尽力地照顾。昨天早上他的身体突然不适,送到医院后不久走了,“没有遭很多罪。”

“演员是一辈子,院长是一阵子”

艺术人生——舞台影视全面开花

1935年3月9日,石维坚出生于江苏淮安。他的家乡是老解放区,八路军、新四军的革命艺术活动强烈吸引了年幼的石维坚,在他幼小的心灵播下了艺术的种子。1950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培训学馆招生,石维坚报了名。他穿着机械学校的旧制服上了考场,在两千多名考生中,石维坚成了被录取的“五十分之一”。

1952年石维坚从培训学馆毕业,成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培养的第一批青年演员之一,开始了舞台生涯。1953年,石维坚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前往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为他们演出话剧《刘胡兰》。

1956年,石维坚调入中央实验话剧院,得到了著名导演孙维世和一些前辈艺术家的指导,在《一仆二主》、《桃花扇》、《汾水长流》等话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受到观众的注意。

他在话剧舞台上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后来在电影银幕上塑造好角色做足了准备。1977年,他主演的反特片《熊迹》轰动一时。1980年,他在电影《天云山传奇》中饰演罗群,让无数影迷为之感动。1983年,石维坚在《秋瑾》中饰演孙中山,成为第一个塑造孙中山形象的演员,并且在之后的影、视、剧中多次出演这一角色。1991年3月,石维坚被任命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他的名片上,“院长”俩字印在了“演员”后面,石维坚说:“对我来说,演员是一辈子的,院长是一阵子。我是演员,我追求的是艺术,不是名声。”

石维坚艺术生涯中出演了50多部话剧、20多部电影、数百集电视剧,诠释了近百个艺术形象。2019年,他获得第17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特别荣誉奖”。

往事追忆——79岁登人艺舞台倍感幸福

2014年,北京人艺排演朱旭老伴宋凤仪的剧本《理发馆》,原本剧中有个人物是以朱旭为原型创作的,朱旭也答应了要演,但他突然生病住院,演不了了。北京人艺因此邀请了79岁的石维坚来演这个角色,石维坚当时表示,自己曾在中央实验话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工作过,如今又与北京人艺合作,能在这三个剧院演戏,是话剧演员莫大的幸福。

当时在《理发馆》剧组担任场记的北京人艺工作人员王甦对那段日子至今难忘:“我们一起排练了几个月,石维坚老师每次都会在家里提前背好台词,再到排练厅里和其他老师一起对戏。他永远会把剧本背得一字不差,非常认真,也非常谦逊,让人感受到他对舞台的热爱。演出时,他也总会来得特别早。听他们这些老艺术家在一起聊以前话剧界的往事,感觉他们就是行走的中国话剧史。”

让王甦特别感动的是,《理发馆》演出后,她自己写了个话剧《无果花》,邀请石维坚和李玉芙夫妇二人来看戏。“其实作品挺稚嫩的,但是两位老师看完后,给了我很多鼓励,至今想起来都觉得非常温暖。”后来石维坚去人艺看戏时,还特意送给王甦自己写的书,并且签上了名字。“他记得我在排练没事时喜欢看书,说读书的习惯非常好。”王甦当时把自己和石维坚老师的合影发在了朋友圈,“结果好多叔叔阿姨都来留言,说对石老师当年演的《天云山传奇》等电影印象非常深刻,说他年轻的时候超帅!”

好友怀念——“我们都去他家里吃过他做的饭”

“得知石维坚老师去世的消息,我感到非常难过。”在《天云山传奇》中跟石维坚有过合作的著名演员王馥荔告诉记者。就在一个星期前,上影集团要出一本纪念谢晋导演百年诞辰(2023年)的书,需要《天云山传奇》中的演员们多提供照片,王馥荔找出了多张珍藏多年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1981年5月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杭州举行时在西湖拍的照片,“那时《天云山传奇》刚获得多个奖项,谢晋导演站在中间,我和石维坚站在两边,高兴得不行,回忆起来往事历历在目。”王馥荔说。

在王馥荔眼中,石维坚是一个对艺术认真、执着追求且一丝不苟的人,但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很和蔼可亲的朋友。“他年轻的时候身体好,喜欢打拳,舞剑,还喜欢炒菜,我们都去他家里吃过他做的饭,非常好吃。”王馥荔在《天云山传奇》中饰演宋薇,跟石维坚有多场对手戏,他演戏时的专注和努力的工作态度给王馥荔留下很深的印象。“对他的离去,我感到非常惋惜,我会永远怀念他。”本报记者王金跃王润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