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8”京东、天猫取消预售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电商应回归“以用户为中心”

2024-05-13 10:10:15 - 东方网

今年“618”京东、天猫取消预售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电商应回归“以用户为中心”

东方网记者程琦5月13日报道:今年“618”年中大促的序幕逐渐拉开,取消预售成为传统电商平台做出的一大重要调整。

据“京东黑板报”消息,今年京东“618”将于5月31日晚8点全面开启,进行现货售卖。淘天集团也宣布,今年天猫“618”取消官方预售,改为直接售卖模式。天猫618共有两波现货售卖期,第一波自5月20日晚8点开始,第二波自5月31日晚8点开始。不仅如此,面向商家,天猫也简化报名环节,满足条件的商家直接进行商品报名即可。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认为,取消预售,代表着电商通过节点大促拉动销量的模式发生了变化,是“电商平台-商家-消费者”三者关系平衡的重构,回归最简单的方式,回归“以用户为中心”。

预售制已暴露出不少问题

事实上,沿用了十余年的预约规则被取消看似突然,其实早已有迹可循。

劳帼龄介绍说,其实取消预售并非今年第一次,去年双11的时候,京东就取消了预售,直接现货开售,在当时预售扎堆的主流电商平台中收获了不少点赞。

在劳帼龄教授看来,起源于2012年淘宝提出的预售概念,在走过了12个年头后,被电商平台集体放弃,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从预售开始、前后一个多月的漫长等待发货期,让消费者对越拖越长的促销“战线”感到疲惫。

在电商领域,预售机制是一种灵活的销售策略,它允许消费者通过支付定金来提前锁定心仪的商品。这种机制不仅有助于商家减少库存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并加速资金周转,还为后续的正式销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近年来,在投诉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的评论区,消费者反映预售制度存在问题的声音越来越多。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预售”二字,出来的相关信息超过8万条。在小红书上,有消费者反映,“动不动预售30天、15天、7天,买的不合适退回再下单或者换货,又得等上一星期”“预售30天,到了日子依然不发货,最后解决方案是赔偿5%的金额”。

而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电商平台预售模式亟待规范,存在“尾款”涨价不诚信、预售商品不保价、承诺赠品不兑现、承诺时间不发货、“最低价”宣传不属实的问题。“尾款”涨价不诚信的现象受到较多投诉。消费者在购买预付商品时,显示定金和“尾款”均已确定,但支付“尾款”时却发现“尾款”被商家悄悄提价。

不仅仅让消费者“不爽”,对商家而言,当前的预售玩法,也对部分商家造成压力。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的预售更多是包裹了大促“外衣”,商家一般要降价销售,匹配资金和售后资源,企业利润因此受到影响。从近年大促的情况来看,预售机制对消费者、商家的体验都不太好。

“回归“以用户为中心”

在存量博弈时代,平台和商家面临着如何留住用户的巨大挑战。从当前的市场趋势和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低价策略、现货销售、缩短活动周期以及提升商品服务附加值,正成为电商平台在大促期间替代预售的新手段。

作为头部电商平台,京东、天猫相继取消预售,在劳帼龄教授看来,对消费者而言,让消费者购物付出的时间成本降低,是促销方式精简的标志,会让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更便捷友好。

对于商家而言,预售的本质是将供应链中上游的风险转移给处在交易链末端的消费者。如今取消预售,对于有一定品牌影响力、有固定消费客群的品牌商家,影响并不大,反而可以更高效地引导消费者直接下单,安排去库存、合理备货排产、减少售后压力。但对于缺乏品牌影响力的中小商家而言,或许是以往预售模式的获益者,如今取消预售意味着必须对以往的引流和营销方式进行调整,才能在折扣和产品品质竞争中突围。

对于平台而言,相比以往,此前预售“定金+尾款”的模式尽管会存在不少冲动消费、付款后退货的情况,但总体是带来平台交易规模增长的,而且预订量产生的“提前交易额”形成战报数字后也有助于平台以吆喝赚声势。

如今取消预售,肯定会对GMV规模造成一定影响。但好在两年前开始,各大平台就已不再将GMV作为核心指标,甚至不再公布交易额,而是把重心更多放在用户活跃、品牌增长身上。

劳帼龄表示,总体而言,取消预售,是“电商平台-商家-消费者”三者关系平衡的重构,也是代表着电商通过节点大促拉动销量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回归最简单的方式,回归“以用户为中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