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加强整治、精准布防易积涝点 46个防洪排涝项目约九成完工

2024-05-13 07:33:39 - 媒体滚动

转自:无锡新传媒

5月,我市进入汛期。据气象预测,今年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雨量较常年偏多。“近年来极端暴雨天气多发,倒逼我们要细之又细,补齐防汛短板、打通行洪通道,确保安全度汛。”市防办主任张小稳说。当前,各地绷紧防汛弦,扎实做好堤防、险工隐患等排查、整治,且多数堤防已完成二次巡查,46个城市防洪排涝治理项目已完成约90%。

无锡加强整治、精准布防易积涝点  46个防洪排涝项目约九成完工

地毯式排查 消除险工隐患

梁溪区通航河道双河山北段,近日多了一道长30多米、吴淞高程为6米的围堰。围堰后面,是一块挡水的大铁板,也已填土加固。“这里原先是船坞,4月巡查发现入口处的铁板生锈严重,有防汛风险,我们迅速采取措施加固,用围堰来挡涝水,并对铁板加以固定。”该区防办主任金杰说。

梁溪区河网密布,有1个万亩圩区、11个千亩圩区和1个千亩以下圩区。金杰说:“堤防是防洪生命线,我们已将圩区堤防,包括京杭大运河堤防、锡澄运河堤防等划分成31段,落实了78名行政、技术和巡查责任人,使堤防巡查、日常管护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有了保障。”今年以来他们已开展2轮堤防巡查,排查出堤防隐患3段并已整改销号。

信息显示,宜兴、江阴等地均已对各类圩区堤防、水闸、泵站、水库等关键部位、重要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并实行清单化管理、动态化清零,以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掌握防汛主动权。

无锡加强整治、精准布防易积涝点  46个防洪排涝项目约九成完工

科技助力 城市排水更及时精准

近年来,极端暴雨天气多发且分布不均匀,对城市排水提出新考验。“结合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和积涝问题等综合整治、加强应对,多部门合力破解雨水排放‘瓶颈管段’,是今年防汛亮点。”市防办人士说。

近日,在经开区清舒道和和风路交叉口,几名市政施工人员正在将雨水检查井井盖掀开,将直径约5厘米、高约20厘米的圆柱状压力传感器放入底部,之后把一个有内置电池的智能终端粘在井壁上。“相关网络平台将于近期建成,届时,管道内的液位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到平台,平台再通过道路雨水实时监控信息综合判断排水管内水体是否过高,提升防汛应急响应效能。”相关技术负责人说。和以前强降雨前后要派出大量人员带着防汛设备在关键点位24小时值守、以人防为主的模式比,有了智能设施可节省人力、提高防汛设备使用效能,防办也能据此精准判断积水情况并科学调度。现场了解到,目前已在主城区安装了一批液位计,还有碗状智能传感器倒扣在井盖背面形成的智能井盖、监测公铁立交下隧道等积水情况的电子水尺,预计在主汛期时发挥作用。

在市防办看到,优化后的市防汛防台秒响应系统正在运行。系统汇集了水情、雨情、风情、工情、险情、灾情防御信息,实时反映应急资源分布、河湖水位等信息。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水文监测站点还从大江大河扩展到圩区内,并拓展了具有实时监测、预警分析、模拟推演等功能。“和以往主要根据经验和泵站水位来调度闸泵的方式比,能更精准预判,提升水利设施调度效能。”市防办人士说。

无锡加强整治、精准布防易积涝点  46个防洪排涝项目约九成完工

系统整治 增强城市排涝“体质”

新吴区工业博览园纺城大道片区,雨水管网优化建设已进入尾声,增设了雨水口及连接管,雨水管径由原本直径300毫米的老旧水管更换为直径600毫米的新材料水管,原本直径800毫米的排水管现在更换成直径1.5米至2米左右的大水管,排水量增大且更加耐用。

“区里就去年大暴雨受涝情况进行积水点连片整治,被纳入市级城市防洪排涝治理项目,总投入1.2亿元,治理范围除了这里,还包括江溪商贸片区、长江路沿线、南丰路积水点和公铁立交及隧道下穿雨水泵站改造。”区防办主任顾峰说。

改造前,区里组织专业团队对约30公里道路进行地毯式调查,锁定了积水范围,摸清了道路及沿线约50个建设地块、8个立交通道的雨水管网及泵站分布情况、核算排水负荷,并充分听取街道、园区、企业等需求制定了改造方案。顾峰说:“和以前就点治点、‘治了前端后端又出现问题’方式比,更精准、高效。”目前整个工程已完成90%以上。

在梁溪区南长街塘泾河金钩桥路边,新设的地下小型泵站也已完工。“塘泾片区地势低洼,100多间住房都是老房子,排水管网建了10来年一直没好好整修过,存在排水不畅、溢漏等现象,再加上塘泾河是断头浜,汛期易受外河高水位顶托排水不畅,今年我们对片区排水管网进行改造,并根据人群集聚度高、没有土地增设地面泵站的情况,建成了地下泵站,会在河道水位过高时通过动力设施自动排水,这样片区排涝能力明显提升。”金杰说。

今年起我市实施城市内涝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对外围行洪河道整治、内部河网疏浚连通、线上管网改造疏通等进行重点治理。目前全市500多个易积水点均已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并抓紧实施,46个城市防洪排涝治理项目治理也已进入尾声,近期还将对已建成的工程进行“回头看”,确保改到位、管到位,夯实防汛安全屏障。(朱雪霞)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