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凡人善举微光成炬 文明之城暖流涌动

2024-05-13 07:29:00 - 深圳新闻网

转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13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杨明铭吴禾昆)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5月11日,龙华区举行仪式,表彰在梅大高速塌方灾害救援中见义勇为的黄建度、刘永缙两位好人,龙华区委书记王卫为两人颁发“见义勇为好人”荣誉证书,并送上慰问金。

“黄建度先生、刘永缙先生是文明的践行者、精神的引领者,他们以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无惧危险、勇于担当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龙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立敏表示。

一人见义勇为,是人性的闪光;众人见义勇为,则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和温度。在此次灾害中,两位见义勇为的英雄都来自龙华区,充分彰显出龙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多年来,龙华区一如既往地用实际行动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当英雄,让每一个平凡人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获得不平凡人生,推动全区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凝聚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磅礴之力。

1

擦亮深圳文明底色

争做“闪亮龙华人”

“在灾害面前,黄建度先生和刘永缙先生没有选择回避和旁观,而是毫不犹豫地冲向了危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见义勇为。”黄立敏在表彰现场致辞时表示,两位英雄临危不惧、见义勇为,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勇气和担当,更是龙华人精神品格的生动体现,也是“闪亮龙华人”。

在灾害发生的危难时刻,黄建度老人冒着生命危险冲到快车道上,跪地“逼停”后方来车;过路司机刘永缙不顾爆炸坍塌危险,在塌方现场挺身而出连救6人。

这些平凡的龙华英雄值得被看见,这些英勇的感人故事值得被传颂。一直以来,龙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区人文精神的涵养和弘扬,已连续举办九届“闪亮龙华人”评选,其间涌现了一批见义勇为好人。

“托举哥”刘小贝徒手爬上三楼防护网救下3岁儿童;王晓兵见义勇为制服持刀伤人男子;普通居民卢炳南等7人奋不顾身,合力灭火,救下被火场围困的小孩。他们之中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有来深建设者,他们从事不同职业,平时都在各自的岗位默默奉献,但是在危难时刻,他们都能挺身而出,他们都是新时代的英雄。

此外,龙华区做精做细品牌建设,举办了“闪亮龙华·榜样的力量”先进典型评选发布活动,模范评选由先进个人、优秀家庭拓展至爱心企业、优秀网民等,逐步构建具有龙华特色的道德荣誉体系。

“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以这次表彰会为契机,龙华区号召全区的干部群众向榜样学习,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为建设更加文明和谐的龙华贡献力量。

2

传递城市温度

炼就城市品格

城市最美好的风景是人,城市最闪耀的光芒是文明之光。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1988年出生的刘永缙在龙华工作、生活十年余。他说,在龙华福城,经常能见到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各路口开展指挥交通等志愿服务,这座志愿者之城让他颇为感动,无形中也影响着他。或许如此,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也在他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近年来,龙华区通过“全民推选、群众评判、多方礼遇”的道德模范培育机制,推选出了“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张莹莹、“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邵干才、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马静、“广东好人”孔祥玉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道德模范。

这些龙华区各行各业的典范,正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表,他们用行动温暖着龙华,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先进典型、好人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在龙华不断显现。

她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下肢几乎丧失行动能力,却身残志坚、不懈奋斗,在深圳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奋斗之路”。2011年起,她投身助残就业帮扶事业,成功帮助2700多名残障人士实现就业。她是深圳市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张莹莹,也是龙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的团长。

2021年11月,龙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正式成立,张莹莹任团长,并从历届“闪亮龙华人”等先进典型中,推选10名最具影响力代表性的成员加入宣讲团,成为首批宣讲团成员,目前宣讲团成员已经增至13人。

宣讲团成立后,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街道、进社区——“五进”宣讲活动,每年开展近百场宣讲活动,让道德模范崇德向善的“社会辐射效应”不断扩大。

“口书”书写人生梦想的书法老师何子龙、将爱和善良循环传递的莫荣阿姨、致力生态环保事业的许楷楠老师……通过一次次宣讲活动、一个个感人故事,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道德模范崇高的精神仍在持续影响人、带动人。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群人。”在龙华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成为一种社会精神。龙华创新举措积极推进志愿者之城建设,公益组织家喻户晓,志愿活动遍地开花,志愿服务硕果累累。

截至目前,龙华区志愿者注册数超40万人,仅2023年,全区就新增注册志愿者1.8万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4.8万个,超50.3万人次参与,服务时长高达114万多个小时。一个个数字,折射出龙华志愿精神的生动注脚,彰显了志愿者们的奉献与担当。

3

打造文明实践阵地

发扬文明之光

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帮助残障人士开展3D打印、爱心义卖等活动;御经堂中医门诊部提供中医文化体验等服务,为群众提供问诊咨询和简约艾灸、拔罐、刮痧等服务;龙华街道龙之韵老年人协会关注残疾妈妈和孤独症孩子健康生活,通过开展手工工艺品、油画义卖等活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在龙华区搭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上,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每月、每周如火如荼地开展,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更让文明馨香久久浸润群众心田。

这正是得益于龙华区系统推进的文明实践中心矩阵建设,龙华区在6个街道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各社区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架构格局。同时,挖掘献血站、艺术村、艺术之家等特色场所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逐步构建起“1+6+N”新时代文明实践良好生态。

2023年10月,龙华区在简上体育综合体建成启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简上),探索实践志愿服务运营管理模式,将便民服务与文明实践有机结合,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

龙华区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自成体系,遍地开花,串联成“文明实践路线”,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生根,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凝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磅礴之力。龙华区还持续发挥文明实践指导员、文明实践社会组织联盟等志愿队伍“头雁效应”,统筹社会力量共建文明实践队伍体系,组建文明实践指导员队伍进驻全区69个社区,参与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同时吸纳28家社会组织成立文明实践社会组织联盟,为龙华注入更加澎湃的文明力量。

4

激发城市内生动力

壮大文明“朋友圈”

城市的核心是人,文明城市建设最大的动力则是市民群众广泛参与、共建共享。

自2021年起,龙华区连续举办“我是文明代言人”活动,率先把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教师、美团骑手、快递员、垃圾分类导师、青工、网格员等行业队伍中,通过赋予其“文明代言人”身份,号召更多企业主体、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共同构建“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文明美好家园。

外卖小哥陈伟就是其中一名“代言人”。2021年5月,龙华区第一支“小蜜蜂义工队”在福城街道兴富社区成立,陈伟被推选为义工队队长。“小蜜蜂义工队”主要吸纳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为居民提供送餐、送药、寄送物品等服务,同时借助“小蜜蜂”流动性强、覆盖面广、走街串巷、上楼入户的职业优势,协助社区排查动态隐患,协助参与社区治理。

在陈伟的带动下,义工队的“小蜜蜂”累计上报各类隐患近千宗。他们已成为辖区道路安全、“动态化”治理的“导航仪”,成为居民眼中的“幸福使者”。

此外,龙华区还创新推出“公共文明大家谈”协商议事模式,打造市民“文明议事厅”,组织居民、企业、社区、职能部门等聚焦公共秩序、环境卫生等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共商解决办法,凝聚文明共识,奏响全区“文明大合唱”。

如今,每一位龙华居民群众都有机会、有渠道参与到文明城市建设中来,不仅激发了群众建设文明家园的内生动力,更让崇德向善的文明之风充盈城市的每个角落,共同绘就文明龙华、和谐龙华、大美龙华生动图景。

一场场活动、一个个事例、一次次商议,都烙下了龙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印记。随处可见的志愿服务活动和文明实践活动所激发的向上、向善、向美力量,有效提升了市民文明素养,龙华这座城区的文明底色愈发鲜明,文明之花在龙华大地上熠熠生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