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多维度保障电力供应 助力四川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4-05-13 06:35:20 - 四川日报

国家电网多维度保障电力供应 助力四川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国家电网多维度保障电力供应 助力四川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国家电网多维度保障电力供应 助力四川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4月23日,国网巴中供电公司19名作业人员,抬着700斤重的变压器运送到10千伏溪大线落旗山支线6号杆处,为落旗山“国奎家庭农场”新装货运索道通电。覃宏摄

国家电网多维度保障电力供应 助力四川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5月1日,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黄联关镇,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员工对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42号塔开展登塔走线检查工作。陈兴旺摄

国家电网多维度保障电力供应 助力四川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5月10日,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米亚罗镇八角碉村鹧鸪山,国网四川送变电公司阿坝分部电力工人正在向海拔4578米的铁塔搬运避雷器,用于500千伏马色一、二线检修作业。田力摄

国家电网多维度保障电力供应 助力四川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5月1日,在海拔约2200米的二郎山上,由国网四川送变电公司施工建设的四川最高输电铁塔——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第9标段3L027号铁塔正在吊装横担。宋铭洋摄

□陈喆欣忆谭谢阳建设高度不断刷新——194.8米,约65层楼高!5月7日,四川最高输电铁塔在雅安市天全县二郎山上组立完成,这是在建的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第一高塔,也是见证四川坚强电力主网建设的新晋第一塔。保供广度不断拓宽——4月下旬,成都、宜宾两座虚拟电厂开始运行,通过能源互联网和智能技术,探索电力保供新模式。服务深度不断延展——在绵阳,“科技城电管家”主动上门走访企业,“一企一策”提供用电优化的差异化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在成都,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开启绿电交易服务,保障企业绿色用能需求。电网建设向高攀登,电力保供向宽开拓,电力服务向深扎根,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四川电力”)聚焦国家电网高质量发展在四川的落地实践,多维度保障电力供应,助力四川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刷新高度电网工程建设不断打破纪录2023年3月12日,四川电网攀西优化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月城Ⅱ500千伏输变电工程N2017号铁塔在凉山州昭觉县组立完成,铁塔高达169米,成为当时四川境内最高的输电铁塔。一年时间过去,高度再次被刷新。今年5月7日,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第一高塔组立完成,塔高创下194.8米的纪录。为什么要建这么高?川渝特高压工程9标段施工项目经理刘嘉说,这是因为二郎山通道狭窄,要同时跨越几条已建的500千伏、220千伏输电线路,因此只能将铁塔高度向上增加。高度的增加,意味着难度倍增。国网四川电力克服气候和地形挑战,攻坚铁塔组立难关,组织施工单位架索道、组抱杆,以“人工+机械”方式紧密配合,大幅提高安全水平和施工效率,高质量完成四川最高输电铁塔的组立工作。同样高质量推进的,还有川渝特高压工程的21基门型塔施工作业。2023年底,国内特高压首例“八腿式”门型铁塔组立完成。由于国内特高压线路首次穿越二郎山60毫米特重冰区,传统呈正方形分布的“四条腿”铁塔不能满足其覆冰后的荷载要求,国网四川电力创新采用“八腿式”新型门型塔结构,增加铁塔承载力,应对二郎山极端低温潮湿的恶劣天气。走进金沙江上游—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端换流站——帮果±800千伏换流站,电气设备正在陆续进场。4月中旬开始,帮果±800千伏换流站建设难度最大、最核心的电气安装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作为我国首个进入川西高原腹地的特高压直流工程、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之一,金沙江上游—湖北特高压工程面临“施工无人区”“地理无人区”“技术无人区”三重挑战,国网四川电力组织国内顶级电网建设专家设计建设方案,攻克60毫米特重冰区、4000米高海拔、极端陡峭地形等难题,高标准推进工程建设。即将开工建设的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中的阿坝1000千伏变电站海拔将达到3620米,也就意味着特高压建设海拔高度这项世界纪录即将再次被打破,四川电网建设将以追风掣电之势再创新高。2023年全年,四川电网累计投运35千伏及以上工程340项,新增供电能力超1000万千瓦。2024年,国家电网在川投资持续加大,四川电网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金沙江上游—湖北特高压工程、川渝特高压工程、哈密—重庆特高压工程、阿坝—成都东特高压工程四项特高压输电工程同时在川建设,四川境内500千伏及以上工程将建设21座站点、7500公里线路,高峰期每月组塔将超过1500基。四川电网的发展,不仅是电压等级的提高,也不仅是线路海拔和塔高的提高,更是整个电网提档升级,向着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迈出的坚实步伐。今年,国网四川电力将在成都玉堤、广都500千伏变电站引入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SVG),这是该装置在超大城市电网侧的首次应用,项目投运后,将提升线路输送电能力,缓解电网供电压力。为建设更加坚强的电网,助力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家电网坚持系统观念,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将四川电网的发展放到四川在全国的战略定位,放到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定位去思考,持续升级四川电网。“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在川规划投资超2000亿元,加快建设坚强主网架,构建省内特高压交流“三送三受”目标网架、在全国格局中跨区特高压直流“多进多出”发展布局,打造西部立体枢纽大电网,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构建四川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拓宽广度新场景新应用赋能电力保供科技助力,数智赋能。国网四川电力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运用科技手段不断丰富电力保供的方式,一大批新场景新应用悄然护航四川电网。“看不见”的电厂助力保供——4月25日,四川省首座政企协同调节型虚拟电厂在成都双流正式上线。4月30日,宜宾市虚拟电厂进入试运行阶段,成为继成都后四川第二个建设虚拟电厂的城市。作为“看不见”的电厂,虚拟电厂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把工厂、楼宇、党政机关的各类可调节用电资源汇聚起来,将分布式电源、储能、可控负荷、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分布式能源进行聚合管理,通过统一协调控制,达到电力资源的再分配。目前,成都上线的虚拟电厂最大可调能力达约7万千瓦,满负荷调节一小时的电量相当于1.5万户普通家庭的日用电总量。在宜宾,虚拟电厂已聚合接入工业企业、商业综合体、公共机构、充电桩等多类场景50多家重点用户,后续将进一步接入各类型用户,逐步形成最大用电负荷约5%的可调资源库。“虚拟电厂的核心功能是提高用电效率,平衡电力供需,特别是为迎峰度夏提供更多的保供能力。”国网宜宾供电公司营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虚拟电厂未来将广泛服务用户,满足企业低成本用电、绿色用电需求;同时,以虚拟电厂的大数据汇聚与智能化决策能力为基础,提供节能降碳、综合能源、绿色园区工厂改造、碳资产管理、绿色电力认证等服务,构建用电服务的新模式和新业态。“零计划停电”让用电无忧——检修零停电,负荷零损失,客户零感知——这样的“零计划停电”示范区正在四川多地启动建设。在成都,高新南区三环路、天府五街、锦江以及成昆铁路的合围区域,成功打造了共计35平方公里的“零计划停电”示范区。“以网格化改造为手段,把示范区内121条10千伏线路建成手拉手的单环网结构,消除配网线路的单辐射、重过载、迂回供电等问题,实现任一线路检修时均能及时转供到另一条线路供电,从而大幅提高供电可靠性。”“零计划停电”示范区项目负责人王博堃表示,国网成都供电公司正以“零计划停电”示范区为样板,进一步推广应用到中心城区全域配电网建设。在德阳,为满足客户对电力稳定可靠供应的高要求,“零计划停电”示范区建设正紧锣密鼓推进。据国网德阳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区建成后,区域内可实现全负荷转供、不停电作业,让客户用电无忧。“无人机+机器人”带电修补作业首次应用——今年1月,在雅安市荥经县泥巴山,电力作业人员顺利完成500千伏石雅一线135号塔架空光缆断股缺陷带电修补工作,这也是四川电网首次采用“无人机+机器人”完成500千伏超高压架空光缆带电修补作业。“我们这个装置由大型运载无人机、视野观察小型无人机、智能修补机器人三部分组成。”国网四川超高压公司雅安运维分部副主任杨暘介绍,相较于常规停电检修作业,运用“无人机+机器人”带电修补,可减少停电时间约7小时,既减少了高风险作业,也提高了检修质效。此次应用的修补机器人,配备图像识别与高精度回传技术的智能系统,能够精准识别断股缺陷位置和损坏程度,并实时回传画面。作业时,作业人员操作小型无人机定位缺陷位置,远程遥控运载无人机将修补机器人投放至作业点位,对光缆进行“打补丁”式修补,实现精准“缝合”。挖掘深度向下扎根做好供电服务不断向下扎根,挖掘供电服务的深度,正在巴蜀大地蔚然成风。1月22日,在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的全程服务下,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购买500万千瓦时绿电。“我们每年稳定出口产品1.5亿元左右,在低碳园区、绿色工厂建设和上游企业绿电用能要求下,我们将实现全绿电生产,绿电需求量大。”该公司企管中心总监赵恒介绍。今年,四川首次启动省内绿电交易,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提前解读政策、提供全流程用电服务,在交易流程、交易合同签订等方面给予专业讲解,保障企业绿色用能需求。绵阳的“科技城电管家”步履不停。5月3日,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材膜材基地生产车间一片火热,国网绵阳供电公司“科技城电管家”阮国艳和张海军走进工厂,对供电线路开展巡检并为企业优化用电策略。“去年,基地投产两条生产线,‘电管家’的主动服务对我们帮助很大。”车间主任秦杨柳说,根据“电管家”用电诊断建议,通过调整生产周期,生产能耗从每吨1500度控制到1200度以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培育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对电力要素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国网绵阳供电公司依托科技城创新资源,不断深化“科技城电管家”供电服务体系建设,联合政府、企业开展新质生产力专场恳谈会,组织“电管家”逐户上门,从规划“早用电”到服务“用好电”,“一企一策”开展能效提升、用电优化等方面的差异化服务,因企制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保障。在眉山,为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再提升”行动,更好服务省市重点项目,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建立省市重点项目“项目长”负责制。“没有电,我们新一期项目建出来只能‘晒太阳’。”4月23日,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刚感慨地说。随着新一期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扩建厂房临时用电的配电设施施工建设迫在眉睫,国网眉山供电公司组织开展现场勘查,积极对接园区管委会,协调用户供电线路廊道问题,快速联系各专业人员召开项目推进会,确定了从甘眉220千伏变电站外10千伏甘高二线接线入企的方案,以最近的接入距离、最合理的方案解决了问题。全力保障电力供应,全力提高供电服务品质,全力提升客户用电感受——国网四川电力正扎实推进特高压攻坚、攀西电网优化、立体双环构建、新能源消纳、现代配网建设、安全稳定提升六大类工程,加快建设现代一流四川电网和四川公司,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电力支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