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特国01的故事

2024-05-22 20:27:16 - 读懂ABS

作者:债市邦

今天债券市场最大的热点莫过于24特国01了。

24特国01的故事

早盘一堆散户冲进去,9点30就将债券拉到第一次临停,10点第二次拉到125元价格的二次临停。但到尾盘恢复收盘后,该债券价格从125元重新回归到100元。高位接盘的可怜散户当日浮亏20%,相当于科创板吃了个20CM跌停。

第二次涨停时候125元的价格是非常离谱的,以100元买入24特国01,30年期,票面利率2.57%,30年后到期能收回来的就是100+2.57*30=177.1元,按照125元的价格计算,到期收益率是1.53%。

30年期1.53%利率的资产,站在现在这个时点,正常的投资机构是下不去手的,随便都能找到比这个收益率更好的投资替代品。

如果说是坐庄,机构也不会这么想不开去干国债这类品种,zjh和交易所开了天眼看的一清二楚,想通过坐庄国债去赚钱只有死路一条。

天不怕地不怕的只能是我们可爱的散户朋友了。

为什么说散户有那么大的能量去拉停国债?

我们印象中坐庄股票的都是资本大鳄,动辄是几千万上亿的资金量,才能拉起一个市值几十亿的小盘股。

这个24特国01的发行规模有多少呢?400亿。

第二次拉涨停到125元动用了多少资金?100手,10万元。

少量资金就可以拉涨停的情况,一般是出现在非常不活跃的交易品种上。

因为交易所和银行间的分割,以及交易所内部交易机制的分割,国债被动出现了一个规模小、流动性差,容易被少量资金所影响的交易所竞价交易小市场。

首先是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的分割,目前29万亿的国债,主要是集中在银行间市场,占比达到94.46%。在交易所托管交易的国债规模只有9254亿元,占比3.12%。

按这个比例推算,400亿的24特国01,托管在交易所的规模不过12.48亿元。

24特国01的故事

也有朋友会说,这个12.48亿元规模也不小了,不是那么点资金就能坐庄的。

其次,就涉及到交易所债券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的双轨制了。

第一个是场内的竞价交易。这也是我们老百姓熟悉的交易方式,因为股票就是通过场内交易达成的,我们只要输入代码和价格,就可以轻松实现交易。

今天闹出“大乌龙”的交易方式,就是场内的竞价交易。其实绝大多数交易所债券,我们散户都是无法通过场内竞价买到的,比如说交易所私募债、各类ABS等。

现在大部分公募公司债,也改成只有合格机构投资者才能购买了,比如最近在风口浪尖之上的万科,其发行的22万科02债券的价格只有70多元,到期收益率15%,在低利率环境下还是很诱人的,但散户没办法参与,因为打上了专B的标签,只有专业机构投资者才能购买,散户只能干瞪眼。

24特国01的故事

散户买债是不是件好事?从信用债角度来看可能是弊大于利的,引入散户给债券带来微乎其微的流动性增强的同时,却带来更高的涉众风险,信用债违约之后的散户花式维权,各方压力是很大。

所以现在散户能从交易所买到的信用债是越来越少了,集中在国债地方债这类没有信用风险的利率品种,绝大多数新发的信用债都是只允许专业机构投资者购买。

第二个是场外的协议式交易。交易所搭建了固收交易平台,采用协议式成交,我们可以简单理解这个平台是在交易所搭建的“小银行间市场”。

固收交易平台上的都是机构投资者,没有散户,同时采用的是点对点的成交模式,不像是股票竞价交易的匿名模式。

在这里有个重要的信息点,一个交易所债券,如果能在场内竞价交易,那么也可以在固收平台协议式交易,并且都是T+0的。这意味着可以实现场内场外的套利交易,比如场内买场外卖,或者场外买场内卖。今天尾盘24特国01价格的均值回归,也有套利资金的身影。

正常的机构投资者会选择采用场内竞价交易还是场外协议式交易呢?

毫无疑问是后者的,因为债券不同于股票,单笔成交金额巨大,如果采用场内交易,就容易出现价格的大起大落,不利于稳定价格,在交易所通过竞价达成的债券交易占比可能只有2%左右。

按这个比例算下来,在交易所托管的12.48亿元24特国01,通过竞价平台交易的可能只有2千多万元的规模,而通过竞价平台持有2000万元24特国01的大多数投资人,又是不活跃的交易机构。

到最后,规模几万元十几万元规模的散户,反而成为了国债在竞价交易机制下最重要的价格边际决定力量。

交易所债券的场内竞价交易就成了一个被机构遗忘的角落,而成为散户狂欢的舞台。

隔三差五的,小散户就会制造一些小乌龙交易,比如今年4月8日,21国债14就被小散给干跌停了。

24特国01的故事

不得不说,咱们可爱的散户朋友是交易所竞价市场最活跃的那个崽。从2024年4月的数据来看,交易所国债的散户总持仓规模只有38亿元,持有占比0.42%,但却贡献了889亿元的成交金额,当月换手率23.44,勇冠全场。

24特国01的故事

除了散户之外,最活跃的机构就是券商自营了,持仓规模651亿元,但贡献了8899亿元的成交额,换手率13.67。除了券商自营和散户外,其他类型的投资机构都是及其不活跃的。

此外,在操作的灵活性上券商自营也是远远领先于其他资管机构,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也更愿意去吃苍蝇肉。

这次24特国01,可能正是券商自营和散户的一次正面较量。但机构和散户之间的较量永远不是平等的,散户即使把场内的券都买走了,但他依然无法pk过机构。

回到前面提到的那个点,机构投资者是可以去场外平台收券的,固收平台十几万手的券到手,往场内一砸,让价格回归正常的同时,也开心地收割了一把韭菜。

24特国01的故事

一般来说,这类交易被坑的散户金额不会太大,但今天算了下,在高位成交的规模其实也有千万元规模,高位接盘的散户浮亏在百万级别。

这次规模搞那么大,应该还是债券名字太有吸引力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