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请看西湖论剑→

2024-05-22 15:33:29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政府采购报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

——2024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综述

5月18日,第十二届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在杭州举行。大会探讨了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数字安全新质生产力实现路径,并围绕数据要素发展和数据安全设置议题,赋能数据要素在千行百业的价值实现。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应当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

1

AI引领数字安全变革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开年以来,人工智能+行动、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举措,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澎湃动力。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数字经济联盟学术委员汪玉凯在主题发言中表示,数字经济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结构中起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然而,数字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这两大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网络安全治理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急需数字生态系统底层驱动范式转型,即建立一种可防御且富有弹性和韧性的数字生态系统,使其更容易形成内在防御能力,能让攻击方付出比防御方更高的代价,实现防御优势的转变,从而能始终挫败数字生态系统面临的种种威胁,筑牢网络与数据空间安全屏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世忠对近30年网络信息安全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他认为前20年是IT驱动阶段,追求的是规模,安全的重点是边界繁复;后10年是DT驱动时代,追求数据的流动;现在则进入了AI驱动新阶段,人工智能的巨浪极大地改变了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人工智能时代,安全问题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信息安全,还包含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伦理安全。三者交织融合,形成了全新的安全图景,这是与传统安全问题的根本区别。“构建一个安全、坚韧、可信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安全保障,实现发展与安全的统筹兼顾。”吴世忠说。

教育部新工科联盟网络空间安全工委会主任委员胡瑞敏呼吁,要把数字安全上升到国家意志,从体制、机制、技术标准等方面提前进行规范和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够走到前面。同时,还需要在智能安全的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来支撑国家智能安全防范体系的建设。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人工智能代表了数字技术的接连突破,可能会成为绿色转型的强大动力,但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就会实现绿色化;推动绿色化、数字化协同转型,需要自主、安全、可控的信创底座,这个底座不是适配的底座,而是拥抱AI,创新发展的底座。

2

数字安全助力数据高效流通

数据要素是构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数据总量快速增长,为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数据要素开发利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近年来,财政部高度重视数据资产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数据资产管理工作,印发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出台了《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数据资产作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中的新兴资产类型,已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共识。但数据资产仍面临高质量供给明显不足、合规化使用路径不清晰、应用赋能增值不充分等难点。

为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今年年初,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数据的资产属性,提出依法合规推动数据资产化,平等保护各类主体数据资产合法权益,鼓励公共服务机构将依法合规持有或控制的、具有资产属性的公共数据资源纳入资产管理范畴,进一步创新数据资产管理方式方法,加强数据资产全流程管理,严防数据资产应用风险等,更好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流通和数据安全是一体两翼,没有安全就不可能有流通。只有提高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才能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在千行百业中创造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让数据安全地“动起来、用起来、活起来”。

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表示,安全如水、数据似水,二者融合宛如山水画中最多变的部分,亦如水利万物而不争,安全作为数字世界的基石,与高效流通的数据共同构成了数字中国这片绿水青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当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的数据,遇上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智能体,传统安全天花板已经消失,安全底座和工作协同关系也在被重塑。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网络安全研究所所长姜伟认为,要保障流通安全,不仅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加快建立健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数据交易安全、数据安全评估等制度细则,而且也要注意加强数据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应用,尤其是加强数据安全检测、数据脱敏、数据权限等管理的关键技术攻关,运用技术手段构建数据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