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研•深度】红海紧张局势对通胀的影响分析

2024-02-22 11:02:04 - 市场资讯

作者:香港资金运营中心

红海水域是重要的国际货物和能源贸易通道,北端有埃及苏伊士运河,通往地中海,南端有狭窄的曼德海峡,通往亚丁湾。红海航线占全球集装箱运输运力超过三分之一、原油运输运力超一成,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金属矿石、粮食等都通过这一航道进行运输。

2023年11月以来,也门胡塞武装对航经红海运往以色列的商船发动多次袭击,航运企业不得不变更航线,避开红海,导致远洋运输费用急剧上涨,并造成长达数周的延误。近日,美国和英国对也门胡塞武装实施军事打击,胡塞武装也持续袭击商船并誓言对美英猛烈报复,红海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据埃及《金字塔报》报道,受红海局势影响,2024年1月1日至11日,苏伊士运河船舶交通量比2023年同期下降30%。

一、红海局势导致航运成本上升,降低全球运力

航运综合成本可粗略地分为运价和油价两部分。

红海局势动荡导致红海航线集装箱运价上升,直接增加航运综合成本。集装箱运价通常根据货物的重量或体积计算,货值越高、重量或体积越小的商品分摊的单位货值运价就越低。红海风波以来,航运公司(以星、马士基、赫罗伯特等)为确保船舶及船员的安全,投入更多资源提升安全措施,如雇佣更多的安保人员、购买更先进的安全设备等,开始新增各种收费,抬高集装箱运价。标准普尔全球公司(S&PGlobal)数据显示,从北亚到美国东海岸的40英尺集装箱运价从10月初抬升137%至5100美元,同期,从北亚到美国西海岸的运费飙升131%至3700美元。不过,当前运价仍远低于2021年9月时的峰值,当时一个40英尺集装箱的运费为18000美元(见图1)。同时,绕行好望角路线的航行距离与航行时间大幅增加,燃油成本上升,导致综合成本提升15%-20%(见图2)。

图1:各航线的海运费率

【金研•深度】红海紧张局势对通胀的影响分析

【金研•深度】红海紧张局势对通胀的影响分析

【金研•深度】红海紧张局势对通胀的影响分析

此外,货运周转速度变慢,导致全球有效运力下降。由于航运时间延长,船运公司需要增派船只才能保证相同的班期频次,同时可能进一步演化出空箱短缺、港口拥堵等供应链条紊乱问题。若亚洲至远东和地中海航线全部绕航,预计会给欧州线和地中海线分别带来30%左右和80%左右的运力缺口。但在红海风波前,全球运力整体供大于求,克拉克森预计,2024年全球集运、油运运力的供给均超过需求约30-40%(见图3)。鉴于目前未出现极端的供不应求局面,航运运量所受的冲击将较为有限。

图3:红海风波前2024年全球集运、油运均供大于求

【金研•深度】红海紧张局势对通胀的影响分析

二、红海局势对欧美通胀的冲击暂未显现

(一)红海危机对欧美通胀的传导链条

1.油运对CPI能源项的拉动

由于运价占油运成本约1.5-4.5%,油运成本抬升将直接传导至原油价格,而航运时间延长可能对能源供应带来扰动,进一步推升能源价格。但目前油运船只绕行比例较低,且波斯湾占欧美原油使用的占比较低,预计对能源价格的冲击有限。据国金证券测算,在全部绕行的假设下,仅会对欧洲进口亚洲的三成原油带来5美元/吨的拉动,环比拉动CPI约0.21%,对能源自给率高达70%的美国影响很小。

图4:波斯湾占欧美原油使用的占比较低

【金研•深度】红海紧张局势对通胀的影响分析

2.进口商品对CPI工业制品的拉动

航运成本上升最终将会转嫁至商品价格,或导致CPI分项中核心商品部分上涨。不过,当前欧美对亚洲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品类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运费占比较低。据国金证券测算,即便不考虑进口替代,全额承担上升海运成本的欧美通胀被推升的环比幅度或低于0.08%。

以美国为例,目前核心商品占CPI的权重为21%,2023年12月同比增速0.1%,环比增速0.3%。能源项占CPI的权重为6.7%,12月同比增速-2%,环比增速0.4%。由于CPI指标本身存在滞后性,最新数据尚未反映出红海局势对物价水平的冲击。

图5:美国CPI、核心商品与能源分项的同比增速

【金研•深度】红海紧张局势对通胀的影响分析

(二)目前商品及能源价格尚未受到显著影响

尽管红海风波对供应链造成扰动,对商品和原油价格形成潜在上涨压力,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与需求下降的预期仍在主导能源价格走势。从2023年12月以来,WTI原油价格在68-76美元/每桶区间低位震荡,CRB商品指数震荡下行。在全球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市场预计红海风波大概率不会系统性、持续地推升贸易品和大宗商品价格。

图6:大宗商品价格与原油价格变化不大

【金研•深度】红海紧张局势对通胀的影响分析

三、后续关注

目前红海危机对欧美通胀的影响尚未显现,但后续需持续关注地缘政治冲突发展态势及影响扩散的可能性。

一是供给偏紧或供需平衡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大的商品价格可能面临阶段性上涨压力。OxfordEconomics[1]预测,如果红海航运关闭数月,且航运运费保持在12月中旬水平的两倍左右,到2024年底CPI同比增速将上升0.7%。JPMorgan预计[2],海运成本增加可能会滞后一段时间才转嫁到进口商品价格上,使核心商品CPI同比增速上升0.5%。美银美林预计,红海局势可能导致欧洲、美国的通胀在一个季度内分别上升0.6%、0.2%,亚洲通胀压力较为温和。

二是关注风险是否蔓延至霍尔木兹海峡水域。12月2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威胁将封锁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和其他水道,相较对地中海的封锁,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可行性更高,可能性也更大。截至2023年上半年,占全球石油消费20%的石油均经过霍尔木兹海峡运出,占全球液化天然气(LNG)消费26%的LNG同样需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问题一旦升温,能源供给缺口的扩大或显著提升欧美“再通胀”风险。

图7:经霍尔木兹海峡的油气占全球消费比重

[1]https://www.oxfordeconomics.com/resource/red-sea-shipping-attacks-add-to-inflation-risks/

[2]https://www.cnbc.com/2024/01/11/red-sea-crisis-could-jeopardize-inflation-fight-as-shipping-costs-spike-globally.html

今日热搜